第一章:南下之路(1 / 2)

初平元年(190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董卓假天子詔書以劉表代王睿為刺史。

其時山東兵鋒四起,江南宗賊大盛,又有關東反董諸侯之一袁術心思荊州,堵截劉表,使之無法直接上任。

故劉表匿名獨身赴荊州,後單騎入宜城。

時年,荊州多有豪族,其中最有名者七家:龐、黃、蔡、蒯、馬、習、楊。而劉表為八駿之一,有樂存之心,負盛德之名。因此荊州各氏族多有支持歸附之人。其中荊襄名士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更與劉表共謀大略。果然,不出一年,南郡、南陽、江夏等三郡皆已平定,自此劉表合軍兵屯於襄陽,以觀時變。

..................

初平二年春(191年),荊州初定,劉表便差文聘領三百騎輕車簡從,北上接家眷遷往襄陽居住。一對數百人即使輕車簡從,亦是聲勢不小。

初平二年三月,天晴。

這日,文聘與劉表家眷正翻山越嶺,緩緩前行。大公子劉琦已年過二十,略通文武事,因此騎馬與文聘並行。隊伍中間,則是家眷馬車,三公子劉琮年紀較小,則在馬車之中,馬車兩盤為奴仆步行跟隨。

而隊伍邊上還有一少年也騎著一駿馬隨行,少年長的頗為壯碩,身高六尺有餘,容貌溫厚,乃是劉表二子劉修,雖長的頗為高大,年紀卻隻才十一歲。

此時的劉修,雖騎在馬上,眼中卻透露著迷茫,疑惑,不可置信。上一刻,劉修還是二十一世紀的普通青年,下一刻卻成了東漢末年、劉表的二兒子,還是一個不受待見的私生子。一霎那間的變化使得劉修都來不及有任何的反應。迷茫過後便是不可抑止的恐懼、害怕:東漢末年、三國、戰爭、死亡....這是劉修的第一個反應,要知道三國百年,百姓銳減數千萬,由不得劉修不怕。至於說虎軀一震,文武來投;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對於現在的他來說,純屬扯淡。根據這身體的記憶,諸侯伐董正伐的高興,而他現在不過十一歲之齡,等他虎軀長成,恐怕文臣武將早已都投了別人。

劉修騎著馬,思慮著,可惜越想對自己的未來越迷茫、越擔憂.....

...................

不同於劉修的憂慮,隊伍前方的劉琦卻是於文聘交談融洽。

“父親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文將軍弓馬嫻熟,驍勇善戰,囑咐琦要多向文將軍討教,此次南下之行還要多謝文將軍護送。”

劉琦拱手言道。

“此乃末將分內之事,理所應當,大公子無需客氣。”文聘抱拳,恭敬答道,看了一眼劉琦,之後又繼續掃視四周。

對於文聘的恭敬,劉琦也是無法,隻能把話一轉,問道:“琦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不知文將軍能否為我解惑?”

“大公子但有所問,末將定當知無不言。”文聘仍是恭敬回答。

“我等為何不走官道,十天半月當可抵達襄陽。卻為何要繞這崎嶇小路?”劉琦自小修習儒家經義,又對荊州局勢不明所以,故有此一問。

文聘答道:“隻因這荊北南陽附近多有黃巾餘孽,官道雖快捷,卻容易於黃巾賊劫道。且南陽袁術早欲圖謀荊州,於主公領荊州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其但有所謀,我等俱危矣。倘若不慎被擒,到時主公定然處處受製,因此才選這山林小道。”

“將軍深謀遠慮,琦佩服之至。”劉琦聞言,當即雙手抱拳,身子微微一拜。

“大公子客氣了。”文聘亦是雙手抱拳回禮。

...............................

劉修跟在隊伍一旁,看著前方劉琦與文聘交談融洽,心裏可是不好受:要說這劉修雖然是劉表二兒子,但卻是與奴婢所生的私生子,不管是在劉氏宗族之中,還是在外人士族看來,身份地位卻是連妾侍之子都不如。因此,劉修前身在家中行為孤僻,大多是一人習文練武,朋友甚少。一想到這些,劉修心中卻是愈加擔憂了。

..............................

不管此時劉修心裏如何想的,這越是被擔憂的越是要來。

隻見山林之間一陣鳥獸沸騰,四周霎時間也變得寂靜無聲。

“停......”文聘揮手一聲令下,幾百人的隊伍轉眼間便停頓整齊,可見文聘治軍之嚴謹。

“文將軍,為何停下?”劉琦好奇道。

“前方當有埋伏,”文聘目光凝視前方林子深處,向一旁兵士下令道:“傳令下去,原地休整,嚴加防守,莫教人有可乘之機。”

兵士打馬自去傳令。文聘仍是目視前方,一揮手,眾人隊形不變,手握兵器,嚴陣以待。一時間,竟連馬鳴與風聲也消失了。

文聘有轉頭對劉琦說道:“大公子且退往陣中,陣前危險。”劉琦也不多言,徑自退往兵陣之中。

還未停頓多久,林子之中便殺出一群頭裹黃巾的賊人,將眾人團團圍住,打眼望去,裹著黃巾的腦袋閃閃現現,起碼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