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五年,謝氏(1 / 2)

興平二年末(195年末),大雪飄飄,又是一個瑞雪兆豐年。

經過五年的治理,如今襄陽、江陵等地已是政令清明、無戰無匪;要說劉表雖然攻取不足,但守成卻是錯錯有餘,不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大多數百姓有說有笑還是可以的。

而荊州之外,中原、揚州、河洛等地,卻是戰事連連,一個一個的諸侯倒下,又有一個接一個的諸侯補上,可謂精彩紛呈。

雖然漢末多了個劉修,小蝴蝶煽動了下翅膀,卻也隻對這諾大的天下起到了絲絲毫毫的作用。

朱俊、皇甫嵩依然死了;漢獻帝依然在長安、洛陽之間奔波;曹操依然統一了兗州;孫策依然擊敗了劉繇;而那絲毫的變化則在於甘寧竟然已經投入孫策麾下。

而五年時間,劉修的變化則是天差地別。

.......

此時,劉修正站在荊山之巔俯視著下方,似乎是注視著那世間的芸芸眾生,心中卻回想起了五年前上荊山前的那一晚:

五年前,

劉修出謀擊敗孫堅之後,受到水鏡先生青睞,進了荊山學院學習兵法韜略、儒學經義、治世之法,因而躲過了荊州大族的扼殺之心,但卻也被限製在荊山學院之內,不過還好,他還有幾位能臣武將為他出謀劃策,而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要數劉伯溫了。

劉修還記得五年前前往荊山學院的前一天晚上,他與劉伯溫的促膝長談:

那晚,劉伯溫似乎猜測到了司馬德操的用意,因此問他道:“主公,可曾明確過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麼?”

“未來的路?”他一時間未曾反應過來,有些失神,但仔細想了想,賊笑的回答道:“那是自然!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這就是我最想做的,嘿嘿嘿.....”

他說完還不忘賊笑了一會兒,直到似乎見得劉伯溫滿頭黑線,方才停下,正色道:“大丈夫生逢亂世,當手執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於我來說,將來自然是要濟世、安民、治國、平天下!”

劉伯溫不曾與他開玩笑,而是沉聲說道:“主公既明了自己未來的道路,那主公可知自己出路如何?”

他聽得劉伯溫所說,也是陷入沉思:經過幾日觀測,他所麵臨的局麵的確十分的危險,襄陽城中,無人支持他,而一旦他進了荊山學院,等他再出山時,隻怕諸侯歸為,天下已分,人才以無,基本沒他什麼事了。他想到這,有些頭大,隻能無奈的看向劉伯溫,出言問道:“不知伯溫可有何教我?”

這種關乎未來生死的大事,劉伯溫自然不會糊馬虎大意,而是早早的想好了對策,因此熟練的說道:“主公當知道,欲要治亂世,平天下,最主要的便是要有城池屬地、錢財糧食、人才軍隊;其中城池屬地一類於主公此時情況來看,還有些過早,且先不說;而錢財糧食,主公其實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積累了;軍隊亦可開始少量招收;最後的人才一項,主公此時難以依靠此世間之人才,因此唯有依靠主公那所謂的‘係統’。”

劉修他聽了劉伯溫所說,也跟著慢慢分析說道:“錢財糧食,我知道如何行事,靠我後世的見識,雖然琉璃製造於我來說還有些困難,但是造紙、折扇、桌椅、好酒等等我還是大概懂的,加上後世的一些經商手段,想必不會差的;而人才一項,楊家剩餘幾位雖然年紀尚小,但召喚出來,幾年之後便可大用;唯有這兵馬軍隊一項,不知伯溫想如何招收?似乎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