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求評論!)
潘陽城中,孫策靜靜看著,周瑜左手按劍,右手背後,來回踱步的思量著對策;
周瑜一遍又一遍的囔囔自語道:“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士氣稍差了些,但眾將安好,必不會差於劉修,隻是勇猛尚差了許多;而地利則有城池之堅;唯有如今的天時,隻怕劉修軍中亦有高人看出大霧之天象,若是一有疏忽,隻怕反受其害!”
一旁眾將皆是聽的心急如焚,抓耳撓腮...
“如今唯有釜底抽薪之計或可行!”就在眾人心急之時,周瑜突然雙手握拳,輕喝道。
眾人聞言,一愣,緊接著又問道:“當如何釜底抽薪?”
周瑜理了理思路,緩緩說道:“如今這天時乃是我等最後的機會,若是不能借此反敗為勝,那這潘陽自然也是無法守得住的!”
“確實如此,若無意外,再過數日,潘陽西門必被劉修所破!”眾人皆是讚同道。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我等傾巢而出!計成則潘陽可守;若敗,我等當盡早抽身而退,它日練就強兵,再興兵前來!”
孫策聞言,沉默片刻方才說道:“若無它法,一直能如此了...”
得了孫策同意,周瑜繼續說道:“即便是要傾巢而出,卻也要好生布置一番;首先即使我等全軍出城,這城中亦需布上空城之計,伯符你可征召百姓,身著我軍衣甲,混以少量精明兵士,加之大霧,或可拖延迷惑劉修些許時間;其次,我等全軍出城之後,需分出兩支千人隊,先後以火箭襲擾劉修大營,如此數次之後,待劉修的水軍收到消息,我等便全軍突襲劉修大營!此為聲東擊西!”
“如此甚好!”孫策聽了周瑜謀劃,也不再思量一番,當即決定便按周瑜之計行事。
“但是,劉修營中亦有智謀之士,隻怕或有變故!”周瑜卻說出自己心中所擔憂之事。
“如何變故?!”孫策又再次疑惑道。
周瑜解釋道:“他既不輸於我,定能觀得天象,亦會猜得此為我方最後戰機,不得不借此天象行事;若如此,劉修定會以逸待勞、將計就計!若隻是如此,我軍已是勝券在握,但就是不知劉修是否還有後手!”
孫策聞言,此次卻是細細思量許久,而後果斷下令道:“那便走一步看一步,先按公瑾之計布置,再觀後效!”
“喏!...”
潘陽城外,與孫策軍中的緊急不同,劉修此時已是開始按劉伯溫、韋睿之言,行軍布置;
劉修先是將自己的五千北府兵留於韋睿,又於原大營之中多插旌旗以衝兵數;之後自己則率領剩餘的兩萬兵馬悄悄出了大營,隱匿了行蹤;最後則是令楊六郎分兵三門,多備戰鼓,以為後用!
......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回頭...
潘陽城內外,孫策、劉修大營之中,時不時便會有將令傳出,而後便又會有兵馬頻頻調動;
事到如今,雙方自然都明白:這大霧天象已不是秘密,兩方都有意借此天時,行軍布計;而其中關鍵便是在與最後誰的智計更高,誰的謀劃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