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春(197年),壽春城外,依舊是那數座大營...
然而,壽春城南,曹操大營之中,卻已是人去營空...
昨日深夜,曹操接到許都八百裏加急戰報之後,連夜召集麾下謀士商議;曹操有諸多謀臣武將相助,然而宛城張繡有能人相助、袁術麾下又有異士為謀、再加上不安穩的許都小皇帝劉協,即使曹操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亦是有漏洞之時...
便如那那封戰報之上所陳述的,宛城張繡出兵數萬,連下數個小城,已是危及許都;而許都之內,雖有荀彧及數萬精兵守著,然而卻也有小皇帝劉協與其兩萬大軍時刻籌謀、動作頻頻,甚至已經完全占據許都之內整個皇宮...
曹操麾下諸多謀士在此次出征之前,便以料到此事,甚至做出了諸多安排;然而,袁術軍中與張繡麾下的兩個智謀之人卻並不是他們能預料到的,也正因為如此,許昌之危卻是比早先預想中的危險許多!
再加上曹操早已想平定那幾位靠近許都的宛城張繡,故而,諸多原因之下,曹操一拍既定、連夜回軍許都...
然而,即使如此,曹操退軍之時亦是將廬江郡六安以北諸多縣城盡數納入麾下;當然,以廬江郡北部諸縣的守備,根本不曾對曹操的行軍造成任何阻礙...
......
壽春城下,曹操之圍已結,然而袁術仍需得麵對呂布、孫策、劉修三方大軍...
晨曦初現,劉修大營之中...
“曹操退兵?!”
劉修一副果真如此的表情,問著前來彙報的薛仁貴道。
“是的,主公!與劉軍師所料的完全一樣!曹操軍營昨夜便已人去樓空;而呂布與孫策則毫無異動!”
薛仁貴敬佩的看了劉伯溫一眼,而後方才彙報道。
劉修聞言,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摸著下巴,思慮著分析道:“伯溫,如今雖隻剩三方圍攻袁術,但呂布此行並未帶上高順以及陷陣營,至於他那隻剩不多的並州狼騎雖是厲害,卻於攻城無益,如此一來,呂布雖有軍數萬,也不過是些新收之兵能用!”
“孫策則應該是最想攻下壽春之人,然而有我等在側,想來孫策也是不敢全力進攻壽春,如此看了,此次討伐袁術是不能盡全功了!”
劉修自顧著分析了些,又問劉伯溫道:“伯溫,如今既然壽春無望,不如撤軍回荊南?早些平定了交州,也好大力發展一番,加強、鞏固根基?!正好也可以借此機會多招些文臣武將來?!在這九江郡實在太浪費力氣了....”
劉伯溫聽著劉修所說,心中思量著,嘴上正張口欲言,卻見帳外突然一士卒急急忙忙進來稟報道:“啟稟主公,潘陽戰報!”
“快呈上來!”劉修不等劉伯溫回答方才問題,便先拿起戰報細細看了起來...
而劉伯溫自然也是暫時停下口中之言,皺眉沉思起來...
“主公,信上所言何事?”薛仁貴頗有些憂心的問道,他心中亦是很清楚駐守潘陽的韋睿之能,能讓韋虎快馬送來戰報的,定然事態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