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如逝水,洛陽的宴會落幕不過月餘,其間的消息卻已菩提那該地的傳開,且不說諸侯暗地裏的動作,單是百姓都知道的就有兩件事極為轟動!
其一,北邊的曹丞相變成了魏公(前文弄錯了,曹操不是魏侯,是魏公),南麵的楚侯變成了楚國公,更是加封驃騎將軍。這其中,不僅僅關乎著天下諸侯勢力的變化,更關乎著所有百姓、流民、世族日後的選擇和切身利益,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其二,則自然是劉協的無能,也不知這宴席間的隱秘到底是如何被傳出來的,隻知道,朝夕之間,本被人覺得有些希望的漢室朝廷和陛下,竟直接傳成了膽小怕事、無能昏庸的皇帝,其中尤以洛陽百姓,最是擔驚恐懼,生怕哪一天他們的陛下守不住洛陽,屆時又來個董大魔王,他們就真的再也沒活路了!
於是,洛陽宴會聚攏而來的流民,漸漸的又有人開始南下荊州,或是東去兗州豫州,因為他們聽說,這魏公和楚國公乃是天下間最厲害的諸侯,能保他們平安...
……
自董卓亂後,天下間諸侯並起,時至今日十數年,這大漢江山的州郡終究是逐漸勢力分明。
最早起家,資格最老的曹操,雖屢遭強敵和意外,但在其麾下能臣武將的幫助下,終究是穩穩的掌控住了中原兗豫二州,初得的河北冀幽二州,大部分的青州,以及司馬懿所獻、那還未來得及派兵全權接管的並州。因此,這大漢天下,魏公曹操近乎獨得六州之地,是為:【盛】!
與之相對的,大漢的南方,則以漢室宗親,楚公劉修最強;劉修年少,但其能力,卻在不知不覺間,隻數年就奪得了大漢近四州之地,雖然在大多數人眼力,其中依舊是南州蠻荒,交州荒蕪,但劉修那不敗的記錄,富庶的巴蜀、荊州、豫章等地,卻不得不讓天下人稱他一聲:【強】!
而這天下,除了曹魏,劉楚兩大諸侯,東麵為第三大諸侯孫吳所占據,唯獨隻剩雍涼還依舊有三大勢力,十餘股小勢力混雜,而形勢不明!…
諸侯勢力逐漸趨於安定,各路能人文武自然紛紛出山,擇主而事!
野心大,欲成開國功臣者,去了西北雍涼之地;眼光獨到,聰明之人則各自在曹魏和劉楚之間猶豫;而忠心漢室,卻偏偏無甚眼光的,或是某些投機者,則竟是選了稍有起色的洛陽皇帝劉協...
……
陽春三月,去歲入冬不得不歇的戰事,如今已是再次蠢蠢欲動!
其中,戰事最積極的自然要數司隸雍涼之地!關羽為劉備奪得長安之後,劉備為使長安安寧,盡遣麾下能用之將,沿途奪取關中重要關隘。
其中,漢中直通關中的四條通道———散關、陳倉一線,斜穀、郿一線,駱穀一道,子午穀一道,盡數為劉備重兵駐守;尚在漢中的趙雲則奉令緩緩收縮防線,阻礙楚軍,為劉備爭取時間;而後,劉備又遣重兵,打算奪得關中至南陽的青泥隘口、武關兩地,可惜為李晟在武關阻路,相持至今!
此外,劉備先一步奪得潼關,讓劉協、徐庶無法從函穀關直擊關中,進一步確保了長安東南兩麵的穩固態勢!也即是說,劉備隻要能搶先在劉修之前,西進奪得隴西、盡滅韓遂,北上降服馬氏,便可將昔日的秦國八百裏秦川等肥沃之地,盡數納入掌中!
…
而被劉備阻路之後的徐庶卻也不甘示弱,瞬息之間便改變了戰略,將兵馬轉向河東之地!河東靠近京畿重地,黃巾之時,未曾受過大的戰禍,董卓亂時,因其地域原因,也不曾發生過大戰,因此,如今的河東依舊是人口眾多的大郡。前些年,曹操、袁紹等勢力紛紛爭奪此地,曹操稍勝一籌,然而還未穩固,便被劉協占據洛陽,阻斷了通道,不再其把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