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維明領著女兒儀貞進了大門,路邊眾仆見家主回歸,盡皆折身行禮,以示歡迎之意。
儀貞東瞧西看,那寬闊的一水青磚鋪就的地麵,道路兩邊豎著的六根石製旗杆高高聳立,兩邊高牆足有三四米,望著就有一種森然之意。
對麵二門兩邊一溜兒房舍,房舍前種著一排排的石榴樹,看著已經結了不少的青石榴了。
剛進二門的垂花門,就見一群女眷正在二門邊正等著迎接家主歸來,為首的是被兩個丫環扶著的蘇老夫人,桓夫人微微落後一步,手裏領著一個三歲女童,生得粉妝玉琢,模樣跟桓夫人很是相像,想必這就是後來生的那位二妹德貞了。永正站在德貞身邊,如今已經七歲了,身著交領寶藍長衫,已經初具翩翩少年的風姿了。
眾人望見維明,都是欣喜不勝。
維明幾步來到老母親麵前,見蘇老夫人白發蒼蒼,身形老態龍鍾,麵上皺紋比之三年前更多了些,不由心慟鼻酸,跪在老母親麵前連磕三個響頭,叫了聲,“娘親,不孝兒子回來了。”
蘇老夫人忙把兒子扶起,“回來就好,快起來,快起來。”
見兒子模樣未曾變化,想是在外為官辛苦,也隻膚色微黑了些,倒又多了幾分威嚴之氣,想著兒子放著大好前程不要,就為了回鄉守著自己,不由得又是惋惜,又是欣慰,老淚就滾滾而下,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拍著背,反罵道,“辭官這麼大的事,怎地說辭便辭,你身居二品,又是壯年,正當為朝廷效力,怎能為我這老婆子回來,我老婆子身子還硬朗著呢!”
維明扶著老娘的一隻胳膊,卻笑道,“娘罵得是,兒子許久未聽老娘教訓,甚是想念,如今回鄉,又可以常隨在娘身邊聽娘教導了。”
蘇老夫人聽著開顏一笑,也不數落兒子了,打眼瞧見兒子身後的小丫頭,不過五六歲,穿著粉綠禙子,烏黑的頭發梳成雙丫髻,用絲帶係著,兩邊各插著個珍珠串的華勝,雪玉的小臉兒圓嘟嘟的,雙眉靈秀有若刀裁,大眼睛轉來轉去的極是靈活,正衝著自己甜甜一笑,露出對喜人的小酒窩,看著樣貌倒更像了兒子維明。
儀貞見祖母瞧著自己,趕緊地也學老爹,上去咚咚磕了好幾個響頭,“儀貞給祖母請安了。”
蘇老夫人也把小儀貞扶起來,左瞧右看,“果然是我的乖孫女啊!左家祖宗保佑,儀貞總算平安回來了。”說著說著,想起丟孩子那會兒的慌亂擔心,眼淚又要忍不住了。
儀貞忙笑道,“祖母莫傷心,儀貞以後一直陪著祖母,哪裏也不去了。”
桓夫人也忙上來勸解,其實她見了失而複得的大女兒,早就想上去抱在懷中好好地瞧瞧,說上幾句話,隻是蘇老夫人在,她也不敢先動。
一邊的花婆婆忙笑道,“老夫人,大老爺和大小姐千裏迢迢地回來,定是勞累了,還是先進屋裏,再細說不遲。”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蘇老夫人,忙命大夥兒都進了正廳,各分座位坐下,桓清倒是趁機將女兒儀貞安置在身邊。
“德貞,快來見過你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