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老夫人不言不語,竟是一派待死之情,眾人都是焦急惶然,又捧了參湯來,苦勸老夫人,才勉強用金勺喂了半盞下去,眼瞧著天色漸晚風涼,便讓孫輩們暫且離了臥房到中堂等候。
隻有兄弟二人和桓氏周氏隨侍在旁。
到了將近二更時分,但覺室內陰風漸漸,聽得床上的老夫人喉中有聲,維明兄弟忙上前叫著母親,老夫人此時已經口不能言,望著兩個兒子,隻留下兩行濁淚,溘然長逝。
兄弟二人俱大叫母親,跪地長哭。中堂眾孫兒孫女聽了也趕來跪倒在地,流淚痛哭。
一時府內上下人等,齊放悲聲。
將近天明時,左府裏派了管家買辦入殮應用等物,又分付了家人往各處親友家中發訃告,趕作了孝服,與合府上下都換了。那壽棺喜材卻是早年間就備得,請了八名木匠來趕作了棺槨,停於正廳。
聞了左家訃告,各處親友,城中鄉紳和地方官員,都來吊奠,一時來者紛紛如蟻。
老夫人下葬,維明與致德在墳間結了草廬,循古禮守墓二十四個月。
待兩年後瘦成人幹兒的二兄弟歸家,已經是萬曆四十四年。
兩年不見爹爹,儀貞差點都認不出來他了,帥老爹老了好幾歲一般,瘦骨伶仃,衣服穿在身上都晃得空蕩蕩的,眉目間更添了些沉鬱之色。見維明這般模樣,讓來迎接他的妻女都是難過不已。
唉,儀貞算是對古代孝道有了深刻的體會了。
看著桓清每日忙著給老爹燉補品,張羅著吃食,儀貞也盡著當女兒的心意,時不時地到書房去陪老爹說說話,給他瞧瞧自己寫的字啊畫啊什麼的,有時也能逗老爹一笑。
此時儀貞已經十二歲,最大的孝貞十六歲了。
孝貞父親在時曾經給她定了一門親事,乃是鄉紳晉家長子,晉家家產不豐,家中止有一個袁寡婦帶著兩個兒子,孝貞定下的便是這袁寡婦的長子。
晉家先時已經送日子過來,要娶孝貞過門,桓清為孝貞準備了厚厚的嫁妝,再加上左老夫人也留給孝貞不少添妝之物,既有金銀頭麵,又有四時衣物,田莊現銀,即使單靠這一份嫁妝,也足夠孝貞及相公和未來子女悠然過小日子了。
左維明和致德瞧了桓清擬的嫁妝單子,都點頭稱是,覺得不錯。
隻有周氏臉拉得老長,不陰不陽地冷笑幾聲,隻是前些年被修理多了,此時不敢吱聲而已,否則一出口,必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話。
孝貞出嫁的前一天,儀貞帶著黑丫頭珍珠去孝貞房中找孝貞說話。
儀貞這些年和孝貞相處的極好,是真心把孝貞當成一個大姐姐的,這位大姐姐人性子溫柔可親,長相端莊秀麗,行止有禮有度,性情倒跟自己的娘桓清很像,都集成了中國古典仕女身上那些優點。
隻可惜的是嫁的那晉家婆婆袁寡婦的名聲並不算太好。而且先時看著送過來的聘禮,也顯得十分寒酸不夠誠意。隻是左家除了周氏之外,其他人等也不去多這個嘴,隻在心裏想想便罷,倒是申氏十分不快,但事已至此,隻能捏著鼻子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