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貞苦著臉幫著老爹寫著書信,維明雖然手裏拿著公文在看,眼角瞄見儀貞那苦大仇深卻又不得不賣力做工的模樣就忍不住心裏偷樂,不過隻樂了一小會兒,想起朝中那一攤子爛事來,就心情沉重,微歎一聲。
儀貞抬起頭來,好奇不已,“爹爹何故歎氣?”
維明本想道你一個小孩子又不懂這些,轉念一想儀貞本來就不似一般的小女子,讓她多知道一些也沒壞處。
“朝綱敗壞,妖妃惑主啊。”
若不是聖旨相召,他真是心灰意冷,一點也不願進京的。
儀貞放下手中筆,蹭到帥老爹跟前,“爹爹,妖妃是誰啊?”
明朝她記得的寵妃裏比較出名的,就屬萬貞兒了,不過好象萬貞兒不在萬曆朝啊。
維明這才挑著大概給儀貞說了。
萬曆皇帝的寵妃鄭氏,生皇三子朱常洵後,進封皇貴妃,這位鄭氏一直圖謀著讓萬曆立朱常洵為太子,奈何萬曆已經有長子朱常洛,而自古便有立長立嫡的規矩,群臣自然支持皇長子常洛,萬曆皇帝卻是愛烏及屋,想方設法地要立鄭貴妃之子,從此為了立太子一事,朝堂上爭吵達了近十五年,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各種陰謀陽謀依次登場,這便是明史上有名的“國本之爭”。
維明進京之時,最艱難的的鬥爭已經看似結束,在李太後的強力幹預下,朱常洛已被立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看似塵埃落定的國本之爭,又因著李太後的崩逝充滿著變數。
鄭貴妃的親弟弟鄭國泰,權相方從哲,還有吏部侍郞孫國英等人,卻是結成一黨,時刻圖謀著將太子拉下馬,鄭貴妃之子福王也百般拖延著,不肯去洛陽就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身為明史小白的儀貞對這段曆史自然不熟,但有兩個字她卻是模糊著有點印象。
正是福王這兩個字,是在哪本小說還是電視劇裏見過的來著,儀貞一時卻是想不起來了。
維明見女兒麵露迷茫之色,心想畢竟是個小姑娘,這些朝堂之事對她來說還是艱深了一些啊。
儀貞卻是想著,早知道要穿到明朝來,明史就該好好看看的,現在這個萬曆朝對於自己來說就象路癡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隻記得幾個地標,有地標做參照,自己還能推斷個一二,若是沒有地標做參照的地方,那就是兩眼一摸黑啊。
見女兒也寫了不少書劄了,維明便放儀貞回去歇著,等明天再來繼續上工。
儀貞應了便若有所思地回去了。
地標啊地標,自張居正之後,她能想起來的隻有朱常洛,魏忠賢,客氏,崇禎,李自成,吳三桂,袁崇煥,長平公主,這還是因為看多了武俠小說(白發魔女傳和碧血劍)的原因,不然連這些也不記得呢。
想到崇禎,儀貞心中悚然一驚,也不知現在離未代皇帝崇禎還有多少年,姐可不要悲劇地落到明末去當亡國奴啊。
可是從前已經發生過的曆史,還能去看看書和邸抄,將來要發生的曆史卻到哪裏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