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緒論(4)(1 / 3)

當人類開始運用網絡進行有目的的新聞傳播的時候,就感受到了網絡媒介超乎尋常的意義。網絡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而且改變了人類的傳播觀念,更為重要的是網絡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這些改造過程中,網絡作為一種流動著的文化載體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價值。本書對於國際新聞報道的研究,正是從網絡的本性出發所進行的,無論是對於網絡國際新聞報道方式、特色的研究,還是對於網絡國際新聞報道主體思維模式的研究,乃至對於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走向研究,都根植於網絡這個事物的本性之中。正是網絡的本質屬性,決定了網絡國際新聞報道樣式的多元化的局麵,而在這種多元化的局麵下不僅實現了信息自身的多元化,也帶來了價值的多元化;正是網絡的本性,決定了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互動的顯著特征,以往的媒介是從上而下的傳播,而網絡正在向人類的互動理念和平等理念靠攏;正是由於從網絡的本性出發,我們看到了一種民主化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價值,並且體驗到了作為一個個體的參與精神。

如果離開了事物的本性這一思考維度,那在根本上是同網絡的本性相背離的。我們必須認識到,真理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結論。正如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真觀念是那些我們能同化,使之生效、確證和核實的觀點。虛假的觀念是那些我們不能同化、不能使之生效、不能確定和不能核實的觀念。這就是具有真觀念給我們帶來的實踐上的差別;因此,這就是真理的意義,因為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全部真理。這一論點是我們必須捍衛的。一個觀念的真實性並非內在於這觀念的一種停滯特征。這觀念變成真實的,是被許多事件造成的。它的真實性實際上是一種事件,一個過程;也就是它的過程證實了自身,它的過程是它的證明。它的有效性是使它有效的過程。”這樣的真理觀念是對教條主義的拒斥,在這種真理觀念中沒有永恒的絕對的真理。網絡作為一種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媒介,正是在其流動過程中滲透了這樣的真理觀念,真理是流動的,而不是靜止的,靜止的真理觀認為有一種絕對的東西,從而總是希望從絕對出發來構建新聞理論和實踐。

正是由於網絡的這種本性,本書反對在網絡國際新聞報道中采取灌輸化的方式,而主張一種合理性的立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網絡國際新聞傳播中就沒有真理和共識,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網絡的多元化運行方式並在多元化的基礎上達到一種理性的統一,但這需要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主體本著一種真誠的態度,認真對待網絡中出現的多元化現象,從而最終形成一種合理化的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行為模式。

2.從現實生活出發的研究視角

這裏所說的從現實生活出發,是指從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出發去進行研究,這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對事物本性思考的延續。生活是我們的存在之本,如果我們的研究離開了現實生活,那就不是一種合理的態度。思想家們總是告訴我們不要遠離自己的生活,多年來的思想理念研究也已經明確了從生活實踐出發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從學理上劃分,現實生活包含兩個方麵,即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一般而言,人們從以下三個層次對日常生活進行思考:日常消費活動,這個活動是以人的肉體的延續為基礎而設定的;日常交往活動,這個活動是以人的語言、血緣和情感為基礎才可能存在的;日常觀念活動,這是一種思想活動,但這種思想活動並不是一種係統的思想闡釋,而隻是人們在非自覺的狀態下自然而然的觀念活動。而人們對非日常活動則作出了這樣的理解,認為有兩個層次:一是社會活動,當然這是非日常化的社會活動,其中可能包括政治活動、文化活動、生產活動、公共活動等等;二是非日常化的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不是非反思的觀念活動,而是一種反思性的精神活動,比如我們正在進行的國際新聞學研究就是一種反思性的精神活動。這裏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概括,日常生活是非反思的、人們原本的生活狀態,而非日常生活則是一種反思的理性的生活狀態。“所謂日常生活是指人的自在的、自發的、前反思的、非主題化的生活樣式、生活狀態或存在方式,與此相應,非日常生活則指人的自覺的、自為的、反思性的、主題化的生活樣式、生活狀態或存在方式。”生活在任何時代的人都存在著這樣的生活狀況,有的人可能有著更多的反思,從而過著一種非日常化的生活,但即使這樣的人也不可能離開日常生活而獨自進行非日常生活活動。當然多數的人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從事著各種活動,延續著自身的生活,過著一種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