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聯事件分析:關聯事件涉及廣泛、類型多樣
報道普遍認為天安艦事件是朝韓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關鍵事件,同時也是美韓之後展開一係列聯合軍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報道中有42處涉及天安艦事件,占關聯事件的絕大部分。
隨著朝韓關係的變化,朝鮮提出願意重回朝核六方會談,與其他各國就朝核問題進行磋商,因此在7月和8月,關於朝核問題的報道有所增加。由此還帶來了對伊朗核問題的關注。
美國售台武器這一關聯事件出現了11次,這主要是中國作為重要的第三方力量所帶來的影響。受中美關係影響而出現的關聯事件還包括西藏問題、中國互聯網問題、人民幣彙率問題等。
除了上述關聯事件外,關於金正日訪華、G20峰會、南海主權糾紛、中國軍演、中朝邊境等事件也略有提及。
(四)報道的態度和立場分析:在涉及朝鮮的報道上稍有負麵偏向
通過對報道語言的分析,發現路透社的報道在關於朝鮮的描述中,存在一定的負麵偏向。報道多次用帶有消極成分的詞彙描述朝鮮,如“賤民(the pariah state)”、“脆弱的(who looks increasingly frail)”等,同時指責朝鮮試圖逃避(escape)聯合國對於天安艦事件的調查。此外,在朝鮮提出願意重回朝核會談時,報道表現出強烈的懷疑,認為朝鮮以往的表現使其“不具有可信度(It has reneged on nearly all its agreements)”。
此外,借鑒美國新聞社會學家愛德爾曼和新西蘭政治學家赫什博格的“冷戰思維”的三要素,本文還從“自由”、“民主”和“共產主義(共產黨)”要素三個方麵考察了路透社報道的態度和立場。報道中幾乎沒有出現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描述,但是有一些關於“共產主義”的描述。在描述朝鮮時,報道以“共產主義國家(communist country)”來區分朝鮮和其他國家,在提到中朝關係時,報道傾向於用“一個共產主義同盟(a communist ally)”來形容雙方的關係,同時在語言中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朝鮮共產主義勢力的主要支持者(Communist China was a key backer of North Korean Communist forces)”。
四、圖片報道分析
路透社關於美韓聯合軍演的報道共出現了56張不同的圖片。拍攝日期主要集中在7月,這是由於7月25日至27日因為朝韓關係惡化而臨時決定增加軍演,具有新聞突發性,並且在7月時還發生了希拉裏訪韓、朝鮮內政重組等事件,也使這個時期的圖片報道較多。“其他”分類中的圖片是2009年10月1日中國國慶大閱兵的圖片,在報道中以背景資料的形式出現。
(一)圖片來源分析:多數為路透社自采,間或與其他媒體聯合發布
樣本中的56張圖片有46%左右是由路透社自采的,占總數的近一半;由路透社和個人共同發布的圖片或資料圖片有15張;由路透社和Yonhap聯合發布的有7張,這其中還包括路透社通過Yonhap發布的KRT的圖片;路透社與KCNA共同發布的圖片有5張;路透社與美國海軍聯合發布的有3張。
(二)畫麵主體分析:以事件參與國為主,偶爾涉及其他主體
路透社關於美韓聯合軍演的圖片報道出現了7種不同的畫麵主體,其中以各國的領導人和事件直接參與雙方的軍事力量為主。
關於韓美相關領導人,如李明博、奧巴馬、希拉裏等的圖片有27張,數量最多,集中出現在韓國就天安艦事件表態、希拉裏訪韓等報道中;關於韓美軍隊、武器、戰艦等的圖片有23張,主要為軍事力量駐守的畫麵、軍演畫麵和天安艦的資料畫麵。這兩類主體構成圖片報道的主要內容。
關於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圖片有8張,主要出現在報道《金正日鞏固權力》(Kim Jong-il Consolidates Power)、《美國向朝鮮提出嚴厲譴責》(U.S.to Send Stern Message to North Korea)中;關於韓美民眾的圖片有6張,多作為事件背景或輔助資料圖片出現;關於第三方領導人和第三方軍事力量的圖片是在7月河內舉行的“軍盟地區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ARF)”中出現;其他分類主要指的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