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閱讀的你)
鍾靈山,作為世間第一奇山,山上終年仙雲繚繞,虹橋縱橫。傳聞仙雲深處有一道場名為三元門,道場主人名為清風道人,世人都知道鍾靈清風,但是卻鮮有人能夠見到他。
數百年來,無數人進入鍾靈山尋訪清風道人,或是想要拜入三元門下,或是其它所求。
然而百年中居然連一個找到山門的人都沒有,久而久之,世人都認為清風道人不過是無稽之談。
三十年前,一代詩豪李玉也登鍾靈山尋找清風道人的蹤跡,奈何依然一無所得。臨別之時,在鍾靈山下一石璧上揮毫作詩一首。被萬人傳頌,世稱《鍾靈賦》。
“鍾靈山上三元仙,三元仙人何等賢。一朝清風天元渡,無人得見山門簾。”
他是說,清風道人成仙了。
因為人員流動很多,已然有旅遊勝地的景象。山下形成了一個小型城鎮,城鎮規模不大,但是酒樓客棧,賭坊茶樓一應俱全。城外一片荒地也逐漸被開墾,大部分農民在城內居住,城外耕種。
小城裏有一酒樓,名為三元樓。完全就是以傳說中的三元門來命名。三元門無人得見,但是這三元樓倒是日日客滿。因為往來尋仙訪道的人太多,大家聚集在三元樓裏喝酒聊天,大多數說的都是關於三元門的傳說。
此時,在三元樓二樓角落有一張小桌,邊上坐著兩個人,年長的約三十多歲,看樣貌很普通,但這種普通有點過分,不是丟到人群中看不到,而是在人群中看到但是一轉眼卻會忘了他的樣子。
另外一個說是男人倒不如說是一個少年,大約十三四歲的樣子。少年目光無神,呆呆的看著窗外,手指一下一下敲打著桌子。
“此次前來鍾靈,看來要惺惺而歸了。”少年開口,聲音顯得有些稚嫩,但是語氣卻老陳。
“這麼多年來,無數人來到此地,但是真正見過清風道人的卻是一個都沒有,依我看來這不過是市井奇談罷了。我們還是早些回南都吧。”男人喝了一口酒,淡淡說到。
南都是何處?
南都是當今修真者的主要聚居之地之一,因為南方最大的門派南麓山莊就在南都。而南都本來不叫南都,因為南麓山莊崛起之後,往來修真的人數日益增加才被稱為南都。
南麓山莊可尋,而三元不可尋。
與南麓山莊齊名的還有太乙宗、雷音寺。太乙宗位於北方金元城,是整個大陸人口最多的城市。而雷音寺卻是在西海裏麵的一個島上,與世隔絕很少有雷音寺的弟子在大陸上行走,非常神秘。
當然除了三大宗,整個大陸上其他各小門派數不勝數。這正是修行界百花齊放的時代,但是真正能夠響徹天下的隻有三大宗。
“如果是市井謠言,那麼南宮認為誰是第一個傳出這個消息的呢?”看著窗外的少年,回過頭來看了一眼店裏其他桌上正高聲講述著三元門故事的眾人。
南宮是一個在南都比較常見的姓。南都有四大家族,人數眾多,分別是南宮、東宮、第一、第二。現任南麓山莊的莊主便是姓第一,名叫第一武侯。
顯然,那個叫南宮的男人沒有想過少年會問這個問題,神情一愣。思索一番,眉頭漸漸緊蹙。過了一會才舒緩開來,然後端起酒杯又飲了一杯。
距鍾靈山向東一百裏,還沒有出了鍾靈的餘脈,依然可見山勢。
遠處一個穿青衣的中年男人正悠悠的走著。隻見他一會兒站到樹下,一會兒湊到花前,經過小河也不忘用樹枝逗逗水裏的小魚。說來也奇怪,中年人樹枝往水裏一點,好幾條小魚就湊過來,好像是看到食物一般。
“嘖嘖,這世間種種正是無窮樂哉!”中年人對著湊在樹枝邊上的魚,自言自語。
“人間自然是逍遙,但是你卻悠然世外啊。”不知何時,在中年人背後站著一個穿袈裟的和尚。隻見這和尚神態安詳,目光和善。此刻好像是盯著中年男人又好像是對著空氣說話一般。
中年男人對於身後和尚的突然出現毫不在意,依然逗著水中的魚。過了十幾息好像才想到身後的和尚一般,收起樹枝放到岸邊,站起來朝著和尚說:“想不到雷音寺的了德大師還有空到處亂竄呢。”
這話其實說的很不客氣,但是和尚仿佛無動於衷依然一副慈悲笑麵。施禮說:“太乙宗曾經的宗主都隱居世外了,這天下正道總要有人維護的。”
“但不是你。”中年男人淡淡說到,聲音不大,但卻無形之中有一股威嚴。
原來這中年人居然是太乙宗曾經的宗主。太乙宗曾經是世間正道表率。傳言,多年前魔教勢起南方,整個南方民生塗炭。
傳說中,當時便是太乙宗出動大量高手橫掃魔教,之後南麓山莊才崛起,穩定南方。後來才有了修真者聚集的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