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5:警示篇——娛樂節目應注意的問題
當代傳媒人,肩上有兩副擔子,一是市場,二是道義。既要抓市場,又要牢記自己的責任。
這就讓許多傳媒人陷入兩難的境地,要麼抓市場(收視率)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要麼注意自己的身份,按傳統思維觀念來錄製節目,又丟掉了市場。在市場化競爭中,許多人就像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收視率是目的。為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什麼低俗的,什麼惡搞的(惡心的),隻要能吸引眼球,在大眾化、社會化的旗幟下,將娛樂節目編成了一個藏汙納垢的筐。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往裏麵裝,長此以往,中國的娛樂節目將向何處去?不知道這些媒體、策劃人、編導想過沒有,當你選定這樣的職業,在傳媒人的位置上的時候,你展示在屏幕上的任何形象,已不是你個人的行為,在屏幕上,你(的節目)已屬於大眾的、社會的。你是一個公眾人物,你所做的一切都應當負有社會責任,應恪守職業道德,把握你做人做事的底線。一句話,就是要有社會良知。每一個傳媒人都應當牢記革命先行者李大釗先生曾說的至理名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當下,娛樂之風愈演愈烈,從中央台到地方台相繼粉墨登場。以真人秀為例,繼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對《美國偶像》的成功克隆之後,國內各類選秀節目遍地開花,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幾乎各大電視台都推出了自己的選秀節目,這種毫無自主性的瘋狂複製,直接導致了選秀節目的極端同質化。當觀眾看著一個又一個近親繁殖的選秀節目占據熒屏時,他們可能機械地摁動遙控器,感受一種無奈而絕望的審美疲勞。我們不禁要問,選秀怎麼啦?電視台怎麼啦?你們除了克隆,就別無他法,真的江郎才盡了?!
與“超女”、“快男”對國外選秀節目的成功克隆相比,很多選秀節目隻克隆所謂真人秀皮毛,甚至是皮毛之皮毛,沒有克隆到真正的DNA。於是,炒作就成了這些節目所能利用的最後手段。
2008年8月,國內某電視台舉辦的由群眾參與的選拔類電視活動《第一次心動》,由於格調低下,嚴重偏離比賽宗旨,肆意製造噱頭炒作活動,在評委選擇、比賽環節、演員表現、歌曲內容、策劃管理和播出監管等方麵都出現了重大失誤,損壞了電視媒體的形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為此廣電總局向該台亮出第一張黃牌。也是在同年8月,另一電視台的《超級情感對對碰》因在其播出的第136期節目中,邀請極具爭議的網絡紅人芙蓉姐姐為嘉賓,而遭到觀眾的抗議,廣電總局再次發出一張黃牌。熒屏低俗之風的泛濫,已成為電視媒體的頑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的人性真實狀態,這才是真人秀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但越是簡單的事實,越容易在利益的誘惑麵前被忽視,當所有人都向巨大蛋糕奔去時,隻有清醒者才不會因急功近利而噎死。
廣電總局對《第一次心動》和《超級情感對對碰》的緊急叫停,無疑是為國內選秀節目敲響了警鍾。警鍾長鳴,願傳媒人警醒。畢竟在中國,真人秀節目僅處在咿咿學語階段,它將逐漸走向成熟,其發展空間還很大。相信真正好看的節目會有收視率,會有觀眾,會有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徐先貴)
附錄6:廣電總局全國通報重慶電視台《第一次心動》嚴重違規行為
2007年8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局、中央三台、中國教育電視台下發通報,批評重慶電視台舉辦播出的《第一次心動》選拔活動嚴重違規行為。
通報指出,重慶電視台舉辦播出的群眾參與的選拔類電視活動《第一次心動》嚴重偏離比賽宗旨,熱衷製造噱頭炒作活動,在評委選擇、比賽環節、評委表現、歌曲內容、策劃管理和播出監管等方麵都出現了重大失誤,損害了電視媒體的形象,產生了不良社會影響,廣大觀眾反響強烈。重慶市廣播電視局和重慶電視台相關負責人和編播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導向意識薄弱,專業水平缺失,內容把關疏漏,導致了上述問題的發生,現予以全國通報批評。
通報認為,《第一次心動》比賽環節設計醜陋粗糙,評委言行舉止失態,節目設計缺乏藝術水準,內容格調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重慶電視台對現場轉播極不負責,對現場混亂不堪的局麵未作任何有效處理,任其隨意表現,放棄了播出機構的責任。重慶市廣播電視局對此情況未向總局報告,失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