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青奧會首航之旅(1)(1 / 3)

2010年8月,第一屆青奧會在新加坡成功舉辦,從此開創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新天地。然而,青奧會是如何產生的,又有哪些城市參與申辦首屆青奧會,以及首屆青奧會的目標理念、體製機製、比賽項目、場館安排、賽事標識、活動儀式等一係列問題,都是關注、關心青奧會的人們想知道的,對此我們將一 一 予以解答。

【第一節. 意向—競逐—勝出】

一、意向——青奧會的申辦動意

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在2001年當選後提出了舉辦青奧會的設想,這一提案直至2007年7月6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19次全會上獲得了通過。國際奧委會一致同意創辦青少年奧運會,並明確提出,青少年奧運會分為夏季青奧會和冬季青奧會。早在青奧會提案通過之前,新加坡就結合自身的經濟、社會、文化實力提出了申辦青奧會的意向。

新加坡是一個混合著各種年齡、階層、文化和種族的多元化城市,擁有年輕城市所蘊含的活力。作為一個國土麵積較小的國家,新加坡結合其自身優勢: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各個場館距離都很近,運動員不必在交通方麵花費過多的時間,新加坡能夠為青奧會提供的場館與奧運村之間的距離均能夠保證參賽者在30分鍾之內到達。場館優勢:新加坡計劃在24個場館進行青奧會的訓練與比賽,其中僅需要4座臨時設施以及新建1個馬術比賽場地即可,借助其世界體育城市之名,結合城市與國家發展戰略,新加坡早早地提出了申辦青奧會的想法。

二、競逐——首屆青奧會的爭辦

自2007年4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北京召開執委會會議上確定將遴選舉辦第一屆青奧會的城市以後,先後有9個城市拋出了申辦的橄欖枝,分別是希臘的雅典、泰國的曼穀、俄羅斯的莫斯科、新加坡共和國的新加坡市、意大利的都靈、匈牙利的德布勒森、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危地馬拉城、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和波蘭的波茲南。經審核,排前5名的城市獲得此次申辦資格。2008年1月21日,新加坡和莫斯科被國際奧委會選定為最終參加PK的申辦“選手”。

三、勝出——新加坡獲得首屆青奧會的舉辦權

2008年2月15日,國際奧委會除新加坡共和國和俄羅斯代表外的全部107名執行委員進行了決定首屆青奧會舉辦城市的投票,之後由律師進行計票和相關法律事務工作。依照慣例,律師在統計好票數之後致電國際奧委會主席,告知其選舉結果,然後由國際奧委會主席在規定的日期將結果公之於眾。最終,新加坡以其特有的都市文化和場館優勢,以53票對44票擊敗了莫斯科。北京時間2008年2月21日晚,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行了相關發布儀式,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正式宣布:2010年第一屆青奧會的舉辦城市是新加坡。

【第二節. 目標—理念—方針】

做任何事都有其特定的目標,青奧會也不例外。創立之初,青奧會就有著與奧運會不同的目標,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多元化理念,在使世界青少年集聚一堂的初衷下,促成了新加坡風格的行動方針。

一、新加坡青奧會的目標

新加坡,作為首屆青奧會的舉辦城市,是一個連續10年被世人評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國家”,也是一個素以整潔和美麗著稱的“獅城”。無論是在文化抑或教育等方麵,新加坡均確立了自己的青奧會舉辦目標。

1. 聚集全世界的青少年,並為他們而歡慶

青奧會是國際奧委會專門為青少年設計的,旨在聚集世界範圍內所有具有天賦的青少年運動員,以組織一項具有高競技水平的賽事。作為國際奧委會關注青少年標誌性政策的青奧會,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於把全世界的優秀青少年運動員聚在一起並為之歡慶。

2. 用文化教育的方式來推廣奧林匹克精神

青奧會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回歸奧林匹克的本源,顧拜旦認為:“體育不隻是肢體運動,更應該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和教育青年。”這就是要發揚奧林匹克精神。新加坡青奧會注重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 承載著與成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的使命。它不是為了創建一個類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小型奧林匹克運動會,也不是全部意義上的體育比賽,而是通過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少年,並且為青少年提供一次感受奧林匹克精神的機會。

3. 關於奧林匹克精神和社會挑戰的教育和討論

國際奧委會發布的《青奧會指南》中明確指出:作為國際奧委會關注青少年標誌性政策的青奧會,其主要目的不僅在於把全世界的優秀青少年運動員聚在一起並為之歡慶,而且還通過獨一無二且強有力的方式讓青少年們領悟奧林匹克精神和社會的挑戰;教育全世界的青少年通過體育運動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參與社會,讓他們知道興奮劑、過度訓練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危害;通過現代傳媒、豐富多彩的奧林匹克儀式和相關的文化活動,號召全世界的青少年一起分享能夠影響其一生的、人文主義的經曆。青奧會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性運動會,興奮劑、過度商業化和功利之風的陰暗在友誼、交流和公平競爭的光芒之下沒有了藏身之地。淡化成績,重視交流,不計獎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