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大臣們到齊了。那隻已經切成塊的大黿盛在鼎內由廚子分發給各位大臣,唯獨沒有公子宋的。顯然,這是鄭靈公安排好的。公子宋窘迫不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見鄭靈公和大臣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便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來,走到大鼎麵前,伸出指頭往裏蘸了一下,嚐了嚐味道,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此舉惹怒了鄭靈公,差一點殺掉公子宋。原來,在古代,鼎是權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經君主允許隨意蘸取鼎中之物,就是對君王權力的覬覦,是對統治地位的挑戰。因此,從此以後,人們用“染指”指分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消失·消逝·消釋
消失xiāo shī:事物漸漸減少直至沒有,也指事物不再存在。
消逝xiāo shì:消失,逝去,看不見。
消釋xiāo shì:①消溶,融化。②消除,解除。
【解析】
“消失”表示事物從存在到不存在,強調過程;“消逝”含有一個事物隨時間的過去而不複存在的意思,強調結果;“消釋”指疑慮、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
【例句】
1聽弟弟說那條蟒蛇消失了,我的心中的恐懼才消釋。
2不要讓青春白白消逝。
xin
心酸·辛酸xīn suān
心酸:心中悲痛。
辛酸:悲傷痛苦。
【解析】
雖然它們都有“悲傷痛苦”的意思。但“心酸”指的是內心的一種感受,是指令某人傷心難過。而“辛酸”是對生活狀態以及經曆的一種描寫,是指人們經過了某種辛酸的曆程。
【例句】
說到過去被騙子拐賣的辛酸經曆,這位姑娘心酸落淚。
xinɡ
形·型xínɡ
形:①實體:形單影隻、形骸、形貌、形容、形體、形儀、形影不離、形影相吊、原形。②樣子:形跡、形式、形態、形狀、地形、情形、象形、圓形。③表現:形諸筆墨、喜形於色。④比較:相形見絀。⑤狀況,地勢:形勢。
型:①鑄造器物用的模子:模型、砂型。②樣式:型材、型鋼、型號、臉型、類型、新型、小型、血型、重刑。
【解析】
“型”和“形”都指一定的樣式。但它們有區別。“形”的本義指形體、形象,也可指形狀、樣子、實體,還可指表現、顯露,如“形影不離”“字形”“地形”“圖形”“圓形”“喜形於色”。“型”的本義是指鑄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樣、類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號”。
也就是說“形”是指物體的形狀,“型”則指物體的類型。《現代漢語詞典》中“形狀”的釋義為:“物體或圖形由外部的麵或線條組合而呈現的外表。”“類型”的釋義為:“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種類。”
形狀側重於個體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征,而類型側重於同類事物中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人們對個體事物特征的一種歸類。比如,就“T型台”,就單個的台子形狀來說,確實是T字形的,但人們在命名這種事物的時候,已經把這種個體事物特征進行了歸類,抽象出了“T字形”這種共同特征,即“T型”,因此,命名為“T型台”是可以的。
另外還有,“原形”和“原型”的意義有區別。“原形”是指原來的形狀,引申為本來的麵目,如“原形畢露”。“原型”特指文藝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據的現實生活中的人。
【例句】
他製作的餅幹模型是一個逗號的形狀。
醒悟·省悟xǐnɡ wù
醒悟:指從麻醉、昏迷、睡眠等狀態中清醒過來。也指認識上從模糊轉到清楚,由錯誤而走向正確。
省悟:反省覺悟。
【解析】
“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覺醒過來,變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經過自省、內省、反省而明白、覺悟過來。
【例句】
經過媽媽多次提醒,我終於醒悟過來,知道自己錯了,並從此下定決心,以後經常反省自己,力求自我省悟,自我提升。
性情xìnɡ qínɡ·性格xìnɡ ɡé
性情:人的性格、習性與思想情感。
性格:人在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
【解析】
這兩個詞都是名詞,都可以指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但“性情”側重指習性、脾氣、心理素質,能用於人和動物,常與“溫和”“凶殘”“暴躁”“剛烈”等詞語搭配。
“性格”側重指人的心理特點及行為方式的風格特點,如性格英勇、剛強、懦弱、粗暴等,僅用於人,適用範圍較小,常與“剛強”“堅強”“軟弱”“開朗”等詞語搭配。
【例句】
1蛇是一種性情暴躁的冷血動物。
2他性格內向,但很剛強,讓人值得信賴。
xionɡ
雄偉xiónɡ wěi·宏偉hónɡ wěi
雄偉:①體貌勇壯魁梧。②宏大壯闊。
宏偉:宏大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