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真變假橫生枝節 樂轉悲前功盡棄(3 / 3)

“既已合九九歸真之數,如何還要橫生枝節,故意為難我等!”悟空理直氣壯地說。

“我們再也沒有第二個紫金缽盂送了!”八戒也跟著叫嚷。

那如來卻依然保持著笑容說:“數乃心生之物,並無實形。市井之徒為私為利,一兩金,=鬥米,斤斤計較實罪孽之源也。四大皆空,數又何用。凡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有化無,無數即有數,有數即無數,這才是天的真本意。”

“罷!罷!罷!數來數去,數得老孫腦脹。師父,我們也不要什麼真經了,那些亂七八糟的經書其實有什麼用,用作柴火也燒不了幾鍋粥。”悟空對唐僧說。

“就是嘛,那些爛鬼經書老豬我看一頁就眼困,看兩頁就頭昏。如要看幾千卷,倒不如殺了我還爽快些。師父,不要管什麼真經假經了,趁天色尚早,及早弄頓飯吃,各自回家算了。”八戒也跟著起哄。

“悟空、八戒休再亂說,免得徒增罪孽!今日波折皆因我等誠心未夠、功果未達之故。應當如何,當按我佛如來旨意而行。”唐僧急忙勸止悟空與八戒。

此時,觀音菩薩等左右眾神亦唯有紛紛勸止悟空不要多言。並一齊叩拜如來請示旨意。

如來閉目半晌,方開金口吐玉言:“東土眾生,多有愚昧不悟奸詐險惡之徒,廣傳真經實為當務之急,以普渡天下。唐僧師徒四人及小龍馬等,因對我三藏經書未能注重,故生失誤,應受天罰。今特革去你等所升各職。”如來說著將玉手一揚,瞬時間,唐僧師徒四人及小白龍身上即退出一道神光盡入如來掌中。可憐唐僧頓複凡夫俗子之身,小白龍再現白馬之形。這邊孫大聖早已氣得跳到半空大叫:“誰稀罕這虛銜,老孫早就嫌它礙手礙腳了,還是回我的花果山快活。”

豬呆子亦被氣歪了嘴,血往頭上湧竟衝著如來說:“男人牙齒當金使,剛升了我們職才幾個月,說撤便撤,不講信用,問你以後如何在江湖上混!”八戒想到今後已不能盡享天下美食,心中陣陣發痛。

這邊悟空聽了八戒所言,突然哈哈一笑,扮著鬼臉說:“八戒,你說男人牙齒當金使,可是錯用了,真沒文化。如來恐怕是沒有男人牙齒呢,如來的如字怎樣寫?不就是一個女字加一個口字嗎?女人之口又那來男人牙齒呢!哈…哈…”聽得眾神忍俊不禁,一麵偷看如來,一麵掩嘴而笑。

如來佛祖位極世尊,自然寬宏大量。任憑悟空與八戒怎樣嘲諷,依然微笑如初,心平氣和地說:“你這潑猴,頑性永世不改,還將八戒帶壞了不少,我也不會與你計較。”如來邊說邊向上一指,隻見當空一隻玉匣子放著光輝徐徐而落。如來接在手中說:“念唐僧師徒四人,已曆九九八十一難,雖誠心未夠,但亦半有功果。這玉匣之中有真經九千九百零九卷,今賜與你等將其帶回東土,使你等功果完滿。但返回途中要誠心誠意,抑惡揚善。亦不可沿來路返回,需繞行新路,才可建立新功。功成之日方能開啟玉匣,到時自會獲得真經。”

如來剛說完,八戒即對唐僧說:“師父,千萬不要上當,這麼小的玉匣子裝飯尚不夠塞滿老豬牙縫,如何裝下幾千卷經書,當我們是傻瓜呢。”

如來右邊的護元使者則上前接過玉匣,走到唐僧麵前說:“這玉匣子名為乾坤盒,能裝下三山五嶽,裝區區幾千卷經書有何難。當中經書糸我佛如來親自檢驗,已經神符封存,絕無虛假。唐三藏還不快快接過經書!”

唐僧慌忙接過玉匣子,一再拜謝說:“我佛如來功德無量,重賜弟子真經,我等當不畏萬難,護送真經反回東土,以成正果。”

悟空見師父接了玉匣子,忙說:“師父,你如何這樣輕易信人,老孫可受不了這般來回愚弄,這差事老孫是決計不幹的!”

“老豬也不幹了!路途遙遠,餐饑餐飽,何時熬得到頭。”八戒說。

如來見悟空堅拒不從,突然收起笑容,聲色俱厲地說:“此事己經決斷,你等如果有違天意,則正果不成反倍受懲罰,望你等好自為之!”但見如來剛說完,便用雙掌遙對唐僧師徒四人及小龍馬一推。唐僧四人頓覺眼前一黑,身體騰空而起,繼而雙耳隻聽得呼呼作響,暈頭轉向,也不知向何方而去。

一刻功夫,突覺身體落地,眼複光明。連忙睜眼一看,一片荒野。四人麵麵相覷,誰也不知身處何方。唐僧忙叫悟空打探,悟空便將“唵”字咒一念,隻見那土地神跌跌撞撞地走了出來。一麵施禮一麵說:“大聖喚小神有何吩咐。”

“莫慌,我隻問這地頭叫啥名稱,屬何處地界?”悟空說。

“此地叫西石嶺,屬黑隆國所轄。”

“此地離天竺國大雷音寺多遠?”

“此地位於天竺國大雷音寺之東,約一千八百裏。”

悟空也不再問,那土地神辭別而去。悟空轉身對唐僧說“師父,如來老頭原來是關照我們來了,讓我們搭了趟趁風車。”

“還順風車呢,嚇死人了!黑咕隆咚的也不知會掉到那裏,我還以為又被打入地獄重新輪回呢,正尋思這回可要認準門兒,千萬別再投錯胎了,原來是掉到了這山旮旯。”八戒心有除悸地說。

“師父,那玉匣子可還在?萬一弄丟了,又要受重罰。”沙僧卻擔心那玉匣子。

唐僧往懷裏摸了摸,玉匣子還在。於是對徒兒們說:“事己至此,我們唯有打點一下,啟程護經東回吧。隻望有朝一日得成正果。”

悟空聽了卻說:“師父,你不要我們我們的說,鄭重聲明,這可不包括我老孫,什麼真經,什麼正果,老孫要回花果山快活去!”

“哥哥,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早就計劃回高老莊去了,免得我娘子日日記掛,恐怕還埋怨我老豬全無責任心呢。”八戒說。

唐僧聽了,不禁滿麵愁容地對悟空與八戒說:“悟空,八戒你們若要散夥離去,叫為師如何是好。”

“這個容易,師父幹脆找一個清靜的寺院安居下來,以師父這般高的佛法造旨,將來弄個主持當當又有何難。有心情時講講經,無心情時睡一覺。早晚有小徒伺候,豈不美哉。”悟空說。

八戒卻另有主張:“依老豬見,寺院太清苦,倒不如將師父那件錦襴異寶袈裟拿去當些銀子,開一間大唐餐館,保證是賺大錢的行當。這方麵老豬可是專業人士,免費幫師父策劃。不過日後老豬光顧時,師父可要多打些折頭啊。以後發了財,瞅機會再找個貌美如花的娘子,豈不更美哉。”

這樣,悟空與八戒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一千條不應再護經東回大唐的理由。唐僧聽了麵露難色,半晌無語,不知如何是好。沙僧雖不願違背如來旨意,但見悟空不肯同行,自已又如何應付得萬裏凶途,因此亦左右為難。

正當師徒四人為護經東回之事各有主張,無法決斷之時。忽見西方天際彩雲燦爛,觀音菩薩帶著木叉惠岸行者駕萬道祥光,飄然而至。師徒四人連忙參拜。菩薩問:“這次護經東回之行,不知你等作何打算?此事既經我佛如來決斷,已無更改可能,還是順應天意吧。”

悟空卻反問:“菩薩大慈大悲,如何也為難我們。明擺著是老如來為掩蓋自家醜事,護著那兩隻龜孫子,才瞎編出什麼天意玄機。想不到西天極樂靈山淨土,竟也會有如此勾當。以菩薩慧眼難道也會看不透?”觀音菩薩也不回答,隻是微笑不語。悟空又說:“老孫是決計不幹了,我也不要什麼正果,還是回我的花果山去。”

“老豬也不幹了,路途遙遠風餐露宿的,免不了又要掉一身肉,我還是回高老莊去。”八戒跟著說。

這時,唐僧已是淚流滿麵悲傷地說:“悟空、八戒既然如此堅持,為師如獨自護經返回東土,也知不自量力,萬裏凶險如何應付?但當年既受唐王重托,亦為東土芸芸眾生,一切當置之度外。我亦曾發弘誓大願,永墮沉淪地獄。如今隻有不畏萬難,護經東回,已別無他途,唯望菩薩大慈大悲,盡力相助。”唐僧說罷,一再叩拜觀音菩薩。

沙僧聽了師父所言甚為感動,亦上前叩拜菩薩說:“當日弟子帶罪之身,墮落流沙河。幸得菩薩勸化,脫離罪孽,保師父往西天取經。如今既未完滿,弟子願再隨師父護經東回。”

聽了各人言語,菩薩才又開口:“悟空,事到如今你就不要妄加猜疑了,我佛如來洞觀一切,豈會有不明之事。護經東回既糸如來旨意,就當屬天意無疑。你如抗拒不從,令如來震怒,恐會再受五行山壓頂之災。我一向待你等如何,你應當清楚,難道我會故意推你入苦海?”

悟空聽了,一時無語,的確,自從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直到取經至天竺國大雷音寺,一路上屢次三番地得到觀音菩薩相助,諸神之中,他唯獨對觀音菩薩心存幾分敬意。悟空沉思良久,終於無可奈何地說:“依菩薩所言,老孫真的又要走一回冤枉路?”

菩薩見悟空心有所動,又語重心長地說:“悟空,你雖極有靈性,也有些本事,但始終屬散仙之數,末入正流,唯有相助唐僧完成取經宏業,方可得成正果。八戒,你本天逢元帥,被貶下天庭已久,仙氣漸退,魔氣漸重。此次若不相助唐僧完滿功果,以後就萬難歸正了。也算給我麵子,你等四人還是一如既往,同心協力完成取經宏業吧。”

就這樣,菩薩既陳明利害又苦口婆心地勸說悟空與八戒,唐僧更是含淚苦勸。悟空本來就怕軟不怕硬,更看不得師父流淚,終於頂不住了。“算了!我們這次是被他們耍了,老孫暫且認了,這帳記著,以後再找那兩隻龜孫子算!不過,我決不是希罕什麼真經正果,老孫一是看在觀音菩薩麵上,=是放心不下師父才幹這差事的。八戒,你也別多想了,挨挨義氣,同老孫一起幹吧。”

八戒本來就是看著悟空行事的,現既然悟空都認了,自己還有什麼轍呢。於是幹脆大義凜然地往一塊大石頭上一站,昂揚頓挫地說:“老豬自取經以來,凡事何曾有退縮半步,既然大家都幹,老豬如何落後,即使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二師兄,別說這麼多空話了,還不如商量商量作些準備。”沙僧打斷八戒的話說。

這呆子有時也確實靈醒,聽沙僧一說,倒是馬上想起一件頭等大事來了。急忙對觀觀音菩薩說:“差點忘了大事!菩薩,我們被啊儺、伽葉那兩個龜孫子騙走了的紫金缽盂是我們路途中給師父弄飯吃的家當。人以食為天,沒吃飯的家當怎能行。菩薩,您在靈山人麵廣,能不能幫通融一下,將這缽盂給我們要回來呢?”

觀音菩薩笑著說:“你這個饞鬼,總忘不了吃,不過也說得實在。我早就料到你忘不了這個紫金缽盂,早給你帶來了。”說完即叫旁立的木叉惠岸行者將缽盂遞上。

“知我老豬者,大慈大悲觀音菩薩也。”八戒一邊說一邊喜滋滋地接過缽盂抱在懷中。

“其實如來背地裏也曾責備了啊儺、伽葉的,並收繳了這個紫金缽盂,我才能給你們要回來。”菩薩說。

說到了這個紫金缽盂,悟空又不放心了,於是說:“菩薩,老孫還是信不過靈山那些家夥,萬一以後護送這裝經書的玉匣子回到大唐時,見我們叉沒有禮物送,又找一個借口不算數,又將如何?”

八戒馬上接過悟空的話說:“師父,依老豬見,這次回到大唐,你千萬記得向唐王多要些金銀鑽介或古玩什麼的,托菩薩捎到靈山,幫我們打通關節,免得又生差錯。當然,如用不完,徒兒也好討一件半件以作留念。”

“八戒,你就淨出餿主意,隻要你們誠心誠意,始終如一,絕不會再出這等事了。”菩薩說。

“菩薩,您可要作擔保人啊,如再生反複,老孫可要找您了。”悟空笑著對菩薩說。

“你這猴頭,難道連我都信不過,要給你畫押不成?”

“這可難說了,要知道現在是世風日下呢。”悟空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開玩笑的,老孫信得過你。”

“你這猴頭總不正經,我沒時間與你貧嘴了。”

“老孫還有條件呢,就是決不再戴那個該死的金箍兒了。”

“呀,你不說我倒忘了,看來我得趕回靈山將它取來呢。”

“不必!不必!路途遙遠就不再勞煩您老人家了。”

“我可有言在先,不戴箍兒也不得胡來,否則以後有什麼事也不要來找我了。唐僧,頑徒們凡有過錯,你一一記帳,以後一並啟奏我佛如來,加倍懲罰。至於大唐方麵,我自會另遣使者通傳,你們師徒四人稍作準備,早日起程吧。好吧,不多說了,我要回南海去了。”

唐僧師徒四人連忙拜別,觀音菩薩即駕起祥雲回南海落伽山去了。

菩薩去後,四師徒稍作商議,決定先到前麵找一個較繁華的去處,休息幾天打點一下,也好買一些路上要用的零碎物。悟空說要利用這幾天回一趟花果山,對他的猴孫們作些安排。八戒就更實際,他說日後又免不了要挨餓,這幾天定要大吃特吃,打打底,以後也經餓一些。唐僧想得最周到,他要擇個好日子再出發,以求一路順利平安。至於沙僧,當然就負責購物等零碎活了。

計劃妥當後,四師徒便立即出發,往前去找住的去處了。但他們萬萬想不到,尚未正式起程,便立即碰到一件最離奇古怪、連神通廣大的孫大聖也一度束手無策的棘手事來。

至於何事如此古怪棘手,唐僧師徒又如何應對,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