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信自己能成功(1 / 3)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拿破侖率軍橫掃歐洲,改寫了歐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他的成功可以說來源於他具有堅定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原動力。有信心未必能做到,沒信心則一定做不到。

高爾基說:所謂才能,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人活著,是應該擁有一份自信的,自信是自立之基,自信乃自尊之本,人無自信,何以能繪出絢麗的七彩人生?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成功,渴望成功,但究竟怎樣才能成功,絕大多數人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往往會說:成功來自於方法和毅力。其實成功更重要的是來源於自身的一種積極的習慣——時刻相信自己能成功。

試想在你尚未追求成功之前,首先從心理上發生動搖,對自己說:“嗨!我能成嗎?這次,我看失敗的可能性很大。試試吧,失敗也無所謂。”於是你真的失敗了,而這種失敗就成了一個信息,儲存起來,並在下一次行動時,進一步惡性循環。“嗨,我天生不行!”你這樣說著,於是開始放棄努力。此刻失敗已成為你的一種習慣。

記得一位世界優秀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尼格拉斯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看成隻有一升的容量,勝者時常留意的是在裏麵裝滿積極的思考,他們每天思考的是如何正確而出色地打出那些球。若說平常人之所以成為平常人,那是因為他們在隻有一升的容器裏,至少裝入了一半的懷疑。他們不是想怎樣能打好那個球;而是想怎麼打能不失敗。”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即自我感覺。所謂自我感覺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形體、人格個性、社會價值等認識和評價。一個人的自我感覺影響著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影響著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而且,人的自我感覺還能產生一種“自我應驗效應”,就是說當你首先認為自己真的不行時,那結果還真的就是像你所想像的那樣。因此,你如果覺得不行,事業無所成就,那麼,你就不可能與認為自己很行,事業上有成就的人以相同的方式去對待生活。如果說人與人之間在成長過程中是怎樣形成差別的,其實是因人的自我感覺的不同而區分的。積極的自我感覺往往會產生成功的行為,而成功的行為又強化了積極的自我感覺,並在下一次行動中,產生更加成功的結果。這種良性循環,使得成功者更成為成功者。

成功不排除方法和毅力等因素,但更離不開積極的自我感覺,它會為你的刻苦努力與成功的人際關係等方麵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心理支持。因此,如果想要成功,必須讓內在的自我首先成功。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如果你想說服別人,請先說服你自己。要讓內在的自我成功,就意味從今天做起,樹立起積極的自我感覺,別在一味否定自己,要像尼格拉斯一樣,把懷疑、失敗等消極的字眼從你的“精神容器”中清除出去,當自己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要相信自己是塊金子,一定要堅信能幹得十分出色。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問場下200多個聽眾:“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接著他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再接著,他把鈔票扔到地上,踏上一腳,並用腳碾它,再拾起來問:“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