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落實學生的“盼頭”(1 / 1)

課前要出示目標嗎?

常常去聽課,有的課以出示目標為特色。有人認同,有人認為此舉是畫蛇添足。西方的專家又是如何看呢?

“如果學生對這節課的安排心中無數,這就會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不安定感。因此,教師應該在每節課的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學生這節課要做什麼,以及每個環節大約需要多少分鍾。

“為了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心中有一個‘盼頭’,告訴他們在這節課的結尾階段他們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在向他們說明了本節課的教學安排後,可以說:如果進行順利,我可以讓你們在這個小時的最後階段跟朋友聊天,或到圖書館去,也可以趕做其他科的作業。這樣的安排也會讓那些喜歡上課講話的學生有所收斂。

“如果教師知道他完成教學目標有富裕的時間,他也就更願意在上課之初等待大家都集中注意力。學生們會很快意識到,教師等待他們的時間越長,他們在課堂結束後的自由時間就越校”

這裏的觀點很鮮明。有指向性,有合理性,有實用性。課前出示目標,就是給學生以方向感。有方向,行動就有了非盲目性,有了清晰性,做到了胸中有圖,這是出示目標的主要目的。至於“盼頭”,人人都有。大人有,小孩子更是強烈。這裏麵,關鍵在大人說話要算數。在家教中,常常聽到:趕快去寫作業,寫完了玩十分鍾。孩子寫得很快,家長呢,說話沒算數。時間長了,孩子也就養成拖拉的不良習慣。課堂上,這樣的情形常常存在。有時課程內容簡單,教師順著學生的這種“盼頭”之念,完全可以提高課程進度,而幫助學生實現非分之想。這是課程資源的另一種拓展,也是大教育的一種情懷。從一定程度上講,還達到了減負之功效。因為,這裏,學生完全自願地可以在此處完成彼處的作業。

從這裏看出,教育,有時完全是一種態度。一種認可學生的態度,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種言之有果的態度。這種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這門功課的興趣和態度。

一是請記住兩個關鍵句:告訴這節課要做什麼;如果課尾有空閑時間,一定會實現你們的“盼頭”。

二是學生之所想,非你之所想。他們的玩兒,並不因你的到來、你的開講,而馬上收心。他們依然玩心未收。

三是你要等他們,且要看著他們,耐心地等,一直到所有的學生眼神與你聚焦為止。

四是不要以大治大,而是要以小治大,以期達到反效果。

這些經驗有用得很。我常常去給低年級的小朋友上課。有時去得早,大部分學生已在等待我的到來。但也有小部分的學生玩得瘋兒。為了鼓勵早到的同學,我便引導大家共讀、共背、共遊戲。但那些後到的學生,總是沒有自知之明,慢悠悠地來,然後慢悠悠地進入狀態。相比較,整節課的效果並不理想。反之,若在課前與早到者遊戲。上課音樂響起後,便一直注視後到者,一直到遲到者坐好為止再開講,則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那些後到者,更有效果。

實踐證明:“課前聚焦”這一策略使用得當,教學效果就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