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把促進孩子產生求知願望比做“精神上的火藥”。他認為,兒童的幸福感源於一次次“創造性的勞動”。這“創造性的勞動”,要麼是成功的,要麼是失敗的。但過程總會促使兒童的生活技能提高,智力增長。這種因創造而帶來的幸福感,則是兒童熱愛生活、探求未知世界的強大動力。
生活中,人人都是創造者,生生都做創造事。學生時代,解出一道數學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上語文課的時候,仿照範文寫出一篇短文,一二年級的孩子仿寫一兩句話,以一個話題為頭,共串一個故事,這都是創造之事。前幾天,就在孩子們課間調整放鬆的時候,有一個孩子提出一個話題,說自己撿到一百元錢。我讓不同的班級的學生續編故事。大家的積極性和思維得到極大的刺激。個個都是神槍手,子彈都擊中了思維這個靶心。大家出語連貫順暢,平時無話可說的情形不見蹤影,場麵熱鬧壯觀。值得驚歎的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圍繞同一個話題,又生發出不同的想象,結出不同的果實。有的說到學習上,最終考上了大學;有的說到了失主來找,又引發了妻子與兒子的對白,失主又教育兒子要對上門的客人有禮貌;有的說到了自己撿到的是一張假錢。這裏,大家都是創造者,都做創造事。當大家分享創造成果時,個個笑逐顏開。孩子們思維之所以這樣活躍,能量之所以這樣大,是因為教師給他們一個創造的場,給他們以“精神上的火藥”。他們人人都產生了創造的動機,並研製出產品。如母親看到呱呱落地的嬰兒一樣,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創造成功時,那種凝聚在心頭的快樂和幸福是難以言狀的。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當讀到與我心靈共鳴之處的文字時,我便產生聯想的衝動,產生表達的衝動。這是我讀書記錄親吻文字的“精神上的火藥”。教師與學生一次成功的談話,轉化一個後進生,上出一節美妙大氣的課堂,等等,都是教師“精神上的火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隻有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寫作,才能強化這種“精神上的火藥”的威力。從而提升生命的質量和溫度。任何一個新點子,新思路,新思考,新行動,新成果,都是“精神上的火藥”。教師不僅要善於將“精神上的火藥”給兒童,也要善於將“精神上的火藥”裝到自己的心上。隻有這樣,才是一個有責任感、使命感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