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梵唱04(1 / 1)

最後的梵唱 第四章 為了心中的佛

他是一個和尚,卻不誦經不禮佛。每天,都望著佛寺發呆。

師父長歎,道:“你望什麼?”他回答,好美啊。說著,指指古雅的佛寺,佛寺的飛簷翹角,在藍天白雲和大山的襯托下,別有一種美。

師父責備:“出家人心中應有佛,怎可耽於其他?”可是,他仍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瞅住空閑,他就用石頭、泥土、木棍,搭建自己心中的閣樓亭台,一搭就是幾天。師父見了,連連稱:“阿彌陀佛,罪過啊。”

在寺廟裏,他做了十五年僧人,沒記住幾句經文,可是,所繪的各種亭台樓閣、湖泊假山的圖紙,掛滿禪房。

他的人在寺廟裏,名聲卻早早地飛到了外麵的世界。

在他二十二歲的一個早晨,一隊人馬進了寺廟,帶頭的人鮮衣怒馬,帶著皇帝的聖旨,對著和尚們宣讀:皇貴妃仙逝,聖上心疼欲絕,發誓要修一座天下最美的陵寢。然後,口傳聖諭,讓他下山,設計建造。

“阿彌陀佛,很可惜啊,小徒身患重病,危在旦夕,怕是難以應命。”師父雙手合十,一臉悲傷。所有弟子,一臉驚愕。忽聽殿後鞋聲橐橐,他走了出來,一身布衲,青衣光頭,對師父一施禮:“師父,我好了,可以下山了。”一時,師父無言。良久,仰天一歎,揮揮手,無言轉入後殿。

他下山,隨著大隊人馬。

耳邊,是師父的聲音:“你下山一定凶多吉少,要解此災,唯有一法。”

“何法?”他問。

“裝瘋,可躲一厄。”師父數著念珠。

他搖頭,叩別師父,走出殿門。

然後,車船轎馬,一路匆匆,來到京城。他住在館舍裏,布衣素食,對著宮廷送來的精細美食,秀色美女,望也不望一眼。他說,他心中有佛。

館舍官員暗笑,道:聽說大師連木魚也敲得一塌糊塗。”言外之意,佛在哪兒。他一指自己的心,意謂在這兒。

幾天後,他拿著自己的圖紙去拜見皇帝,細細敘說著自己的設計和規劃。皇帝眉開眼笑,眼光發亮,當即授予他二品官職,並讓他負起建造陵寢事宜。

“貧僧可負責建造陵寢,但不願為官。”他推辭。

“不願為官?”顯然,皇帝不理解。

“不可能!”所有的官員瞪大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撣撣僧袍,笑了,緩緩退下。依然粗衣布衲,走向了施工場,親自監造。有時也跟工人一塊兒搬料,扛木頭。他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僧人,更是一個負責建造的人。

三伏天,他冒著酷夏。三九天,他冒著嚴寒。

十年過去。整整十年,一個年少的和尚已步入中年,由於長期的勞心勞力,由於艱難的調度和運作,他的鬢角,已見星星白發。有時,夕陽西下時,遙望遠處,他也想到了寺廟,想到了師父,也想向佛祖上一炷香,可他隨即搖搖頭,擺脫了自己的想法。

十年艱辛,十年血汗,一座絕世的藝術品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一座高大的、金頂般的建築立在藍天下,紅牆如胭脂,讓人暈眩。

下麵是一級級台階,向上攀登。金頂建築四邊,四座小巧玲瓏的寶塔高高聳立。

皇帝見後,淚水直湧,喃喃道:“比我心中的還要美,愛妃,它隻配你住。”

第二天,皇帝召他上殿。所有大臣都十分羨慕,知道這個和尚發了。

他仍靜靜的,微笑著。

“來啊,把他的右手砍了。”皇帝吩咐衛士。

他微笑著,伸出右手,好像一點兒也不意外,連皇帝也驚奇,問:

“你怎麼不問為什麼?”

“早已知道,何必再問。”他淡淡回答。

“知道什麼?”皇帝驚訝。

“你怕貧僧再為別人設計,所以如此。”他仍波瀾不驚。

他的右手被剁下。他並沒有離開,整日在陵寢邊徘徊觀望,同時,在陵寢對麵不遠的山上,掏了一個洞。洞掏完不久,皇帝又讓衛士帶他上殿,他依然青衣布衲,飄飄而來,對著皇帝微微一笑:我一切皆了,可以死了。”

“你怎麼知道要處死你?”皇帝睜大了血紅的眼睛。

“我手雖斷,可思想仍在,你怕我為別人設計更好的建築。”他說。

受刑那天,他提出,要見師父。老師父來了,須發斑白,一如十多年前一樣,摩著他的頭頂道:“你既知難逃一厄,為何還要下山?”

他微笑,仍如少年時,望著遠處殿閣樓台道:“為了心中一個美麗的夢。”死後,按他的要求,一部分骨灰葬在他挖的洞裏,和自己的設計遙遙相對。另一部分被老師父帶著回了山。圓寂前,老師父指著骨灰罐,告訴身邊弟子,把他的骨灰放在自己的塔中,“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佛家弟子,在他的心中,有一尊不變的佛,那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