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便又將剛才說給三王爺的話再說了一次,“王妃,奴才這次奉王爺之命去顧家村查探孫氏母女兩的真實,已經得出了結果,這母女倆實乃欺世盜名之輩,顧翠花根本就不是郡主,而是孫氏的親女兒,真正的郡主另有其人……”
小五頓了頓,又說道:“當年王爺和王妃獲罪,王妃將郡主交給了貼身丫鬟寶薇帶出王府,隻歎天意弄人,寶薇離開王府後,一路向北,途中染上了重病,命不久矣,無奈隻得將郡主另托她人,照顧巧的是,她在瀘陽鎮竟然遇上了王府以前出來的丫鬟寶林,寶林也曾是王妃最器重的丫鬟,隻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妃感念她伺候多年,放她出府成婚嫁人,她感激王妃,得知寶薇手裏的嬰孩是王妃之女,受了寶薇臨終囑托,將孩子抱了回去,那時寶林也剛巧懷了孩子,她把郡主抱回去後的當晚,就臨盆了,隻是孩子胎死腹中,她便將郡主當做了自己的孩子養著,因為當時寶林不是在顧家村生的孩子,所以郡主的生辰依舊保留著,寶林為她取名為顧軟,甚至還用寶薇托付給她的那筆錢財,在顧家村蓋了一座房子,在縣衙落的戶,也是郡主的名字,寶林對郡主也是自小疼愛,隻是後來她病逝,郡主的日子便過得不好,郡主的養父娶了一個寡婦過門,那寡婦孫氏帶著一個女兒,與郡主差不多的年紀,名字叫……”
說到這兒,小五又頓了頓,查看了一下三王爺和三王妃的神色,“……叫顧翠花,這母女倆自從到了顧家,便是對郡主百般苛待,甚至弄得郡主癡傻了好多年,屬下特意向幾個知情人打聽過,郡主自小就聰慧可人,之所以癡傻了多年,是因為小時候失足落下懸崖所致,顧家村有人傳,郡主之所以落下懸崖,也是被人推下去的,而郡主癡傻之後生活不能自理,三餐不飽,顧家也沒有人理會,都是靠村裏一個獨居的老婆子好心照料,郡主之所以嫁給文忠侯,是因為文忠侯病重多年,藥石罔顧,杜家無奈之下隻好花錢為他買了一個衝喜媳婦,孫氏貪圖杜家的三十文錢,就把郡主賣到了杜家,然而郡主到了杜家後,卻不再傻了,而且還聰慧無比,文忠侯的病也好了,郡主與文忠侯舉案齊眉,杜家也逐漸富裕起來……”
小五說的前半段,是三王爺和三王妃早就多方打聽出來了的,不然他們也不可能找到上元縣這裏來,可後麵一段,他們卻是根本不知道,不然他們怎麼能放任自己的女兒被那麼欺負?
失足落崖,癡傻多年,吃不飽穿不暖,還被三十幾個銅板就給賣了去做衝喜媳婦……
三王爺的拳頭又捏了起來,散發著怒氣。
三王妃一巴掌拍在桌上,“好你個顧家!好你個孫氏!豈有此理!”
三王爺冷靜了一下,說道:“王妃,這次為了萬無一失,我看我們還是去看看那位文忠侯夫人身上是否有胎記吧!”
三王妃搖了搖頭,“不用了,我方才已經確認過了,文忠侯夫人,她就是我們的孩子,她的頭上有胎記,我看過了……我們的女兒如今過得這麼好,不成想她以前過得是那種狗都不如的日子……”
三王妃傷心欲絕地哭了起來,“我可憐的孩兒,她現在還不知道她是我們的女兒,還不知道有人冒名頂替了她,她還被蒙在鼓裏啊……”
當初要不是怕連累到剛出生的女兒,他們也不會將女兒送出去,早知道女兒在外麵過得這麼苦,他們當初就該把她留在身邊,跟著父母過苦日子,也好過被那些不知心疼孩子的畜牲折磨成那樣子強啊!
三王爺也極為自責,他拍了拍三王妃的手,“也怪為夫沒用,找了這麼多年才找到孩子……”
細數起來,他們重回京都之時,正是顧軟落下懸崖的時候,要是那時候他們就找到了顧軟,何至於讓她吃了這麼多年的苦,他們夫妻膝下可就隻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
三王妃已經哭過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孫氏母女倆的憤恨,恨她們住著她女兒的房子、享受著她女兒帶去的財富,卻這麼糟蹋她的女兒的女兒,也恨她們的不知廉恥,害了她女兒,竟然還敢上門來冒名頂替!
想到顧翠花那一口一個父王母妃的嘴臉,三王妃就惡心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