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寶貝取名有禁忌(2)(1 / 3)

因此,所謂“拗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於聲母相同的字,連讀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即韻母的主體部分相同或相近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拗口”的主要原因。

同音字是聲母,韻母都相同的是字,也可以看作是雙聲疊韻的一種特例,因此連讀同音字更加拗口。

所以,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起名時隻要認真落實,就能夠做到。

十一、“繁難”字取名不可取

“繁”字是指筆畫多結構複雜的字,這樣的字寫起來麻煩又不好看。所以名字中繁字多了就會造成黑白失調,黑糊糊一片,透不過氣來,令人產生憋悶感。

“難”字是指不易認讀的字,也是不常用的字。這樣的字一般人不認識,既不會讀,也不理解它的意思。

用這“繁難”字起名字,就會影響交流,妨礙名字正常功能的發揮,因為即使名字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它在不識不懂的多數人麵前,隻能是一個文字符號,甚至造成笑話,產生誤會,帶來不應有的損失。所以,起名字要用常用字,不要用“繁難”字。

名字中的“繁難”字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因為該字的意義較狹窄,平民用不到它,不常見、不常用,於是成了一般人不認識的繁體字。如王個,“”多用於作書齋名;許寶,“”古代所說的一種駿馬;吳廷,“”為一種美玉;王正黼,“黼”是古代禮服上的花紋。用這樣的字起名字,大有顯示自己識字多的嫌疑。

另一種情況,是用“異體字”起名。這種“異體字”通常情況下已停止使用了,所以用到名字裏,多數人都不認識。如方呆呆(梅)、孔(侃)、孫恩(麟)等。“梅、侃、麟”都不是難字,改換成“呆呆、”,多數人便不認識了,這樣除了給人出難題,別無解釋。

由此看來,用“繁難”字起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十二、“怪僻”字取名不可取

“怪僻”字比“繁難”字更少見,因而更難認識和理解。所謂“怪”,即罕見為怪,罕見便不認識。所謂“僻”,即不常遇到,人跡罕至,不常遇到也就不認識。“怪僻”字是離開字典大家都不認識的字,用這樣的字起名字的確是有故意找麻煩的意味,這樣的名字自然不會受到多數人的喜歡。

例如,當代一位成績顯著的教授,名曰汪槱生,“”是生火之木柴。

一位頗有貢獻的專家,名曰蔣士,

“槱”是奔馳如逸飛之駿馬。“槱”、兩個怪字,不僅害苦了一批讀者,而且損害了名字的主人,也使他們的知名度因名字“怪僻”難識而受到了影響。

十三、“過火”字取名不可取

“過火”指超過了分寸,超過了合適的度。

在為小孩起名時常見的“過火”有兩種情況:

一是誇“過火”形成“自吹”,效果不佳。例如陳萬策、卜萬科、管萬敵、李萬壽,這些“萬”字顯然是過分誇大了自己的作為和力量,把自己看得如此神奇、有威力,其他人的位置又該如何擺呢?很明顯,吹噓自己與貶低別人是一致的。“翁獨健”這個名字,說得很清楚。一個“獨”字表明,“健”者惟“我”而已,別人是不配享用“健”字的,正是:眾人皆病“我”獨健,眾人皆貶“我”自安,這就是自誇者的心態。

另一類是自謙“過火”,形成“自賤”、“自貶”。

謙虛應當有個限度,那就是不能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走向反麵,不是自賤、自卑式的虛偽,就是變相的驕傲。

自謙“過火”形成的“自賤”、“自貶”,其實質便是一種“虛偽”,樸實正直的人是很難接受的。

例如:王拙、劉迂、袁癡、虞愚。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拙笨、迂腐、愚蠢嗎?當然不是。內心不認為如此,卻要以此為名,作名招牌行世,這是什麼行為?非“虛偽”即“欺騙”,反正不是實事求是。

“莫我愚”這個名字更有意思,聽口氣像與別人“爭愚”,而他認為“誰也沒有趕上他愚的”,他自然是“爭愚”的勝利者了。本來不愚卻要裝成“最愚”的樣子,這不是“假惺惺”又是什麼?

“李慕愚”這個名字很不一般。名字中“仰聖”、“慕賢”者多矣,而此人卻要“慕愚”。以“愚”為榜樣,“效愚”、“學愚”嗎?自然又不是。他既然敢於“標新立異”就說明不愚;他所“慕”之“愚”,不是“愚蠢”之“愚”,而是“大智若愚”之“愚”。

仰慕“大智”卻說“慕愚”,這是一種“狡猾”的技巧,也可以說是“虛偽”的變異。也就是說,這個名字中雖然也用了“愚”字,但它已不屬於“自謙”,而是借“愚”說“智”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