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新百家姓取名藝術(4)(3 / 3)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夏華夏大殿夏延春夏秋前②姓名成詞夏飆夏曄夏聲夏縵夏鼎夏耘③姓名連義夏天舒夏日涼夏山清夏風清夏芙蓉④攵部起名夏冬冬夏盈盈夏備夏處夏麥⑤姓名疊韻夏發夏伐夏法夏莎夏霞

鍾[Zhōng]

【字源】《說文》:“钅重,酒器也。從金,重聲。”又,“金童,樂鍾也。秋分之音,萬物種成。從金,童聲。”按今俱簡化為“鍾”。

【姓源】《通誌·氏族略》:“鍾氏,晉伯宗之後,伯宗,晉之賢者也,為穀阝氏所譖,被殺。子伯州犁奔楚,邑於鍾離,今濠州也。子孫以邑為氏:或言鍾,或言鍾離。”《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鍾氏,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黎,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路史》雲:“鍾氏,嬴姓,鍾離氏之後。”《廣韻》:“鍾,姓,出潁川。又漢複姓有鍾離氏,《世本》雲與秦同祖,其後因封鍾為姓。”又《萬姓統譜》:“金童,見《姓苑》,與钅重同。”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鍾鈴鍾當鍾天賦鍾寄鍾樂鍾②姓名連義鍾聲聞鍾合樂鍾鳴和鍾情之③姓名成詞鍾思武鍾銘鍾鼎鍾律鍾銑④姓名疊韻鍾躬鍾肱鍾鍾瓏鍾蓉鍾泳⑤金部起名鍾釗鍾鈿鍾鋪鍾鋒⑥金部取義鍾金貞鍾金駿釧鈞陶鍾钜然鍾銳頂鍾鍇堅

汪[Wāng]

【字源】《說文》:“汪,深廣也,從水,山王聲。一曰:汪,池也。”

【姓源】《通誌·氏族略》:“汪氏,汪芒氏之裔。《禮記》有汪,魯人也。宋朝為著姓。”《姓氏考略》:“魯成公支子食采於汪,因以為氏。”《國名紀》雲:“汪氏,出古汪侯國,在臨晉,後因為氏。”《姓考》雲:“嬴秦支庶之後。”《姓苑》雲:“汪氏出漆姓,或雲出姬姓。”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汪深汪平汪靜汪南海②姓名反義汪水潔汪水清汪如鏡汪涓涓③姓名成詞汪洋汪翔汪流④聲旁起名汪匡汪潤⑤水部取名汪沛艾汪露泫汪泓氵亭汪泱漭

田[Tián]

【字源】《說文》:“田,陳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製也。”《說文部首訂》:“田為樹穀之地,鱗次比列,阡陌相聯;封畛溝洫,有條不紊,故曰陳也。篆象四界,中有阡陌之形。”蔣禮鴻《讀字臆記》:“有樹穀之田字,有獵禽之田字,形同而非一字也。”

【姓源】《通誌·氏族略》:“田氏,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齊,遂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姓源》雲:“陳敬仲適齊,食采於田,因以為氏。”《新唐書·宰相世係表》:“(陳)完奔齊,以國為姓。既而食采於田,又為田氏。”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田陳田野田耕田畋田辰②姓名連義田可耕田穀秀田苗青田家樂③姓名成詞田疇田原田墅田牧④田部取義田由衷田畹⑤希賢慕古田方正田桓田弘安田良正田蘭山

任[Rén]

【字源】《說文》:“任,符也,從人,壬聲。”按徐鍇《說文解字係傳》雲:“任,保也。”

【姓源】《通誌·氏族略》:“任氏,姓也,未詳因生之始。然娠女子之事也。姓,女子之稱也。妊,古作壬,又作任。或雲:黃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為姓,一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又雲: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任,故以為任氏。又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後,主濟祀,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也。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魏有任鄙,漢有禦史大夫廣阿侯任敖,武帝時有任安。”按《元和姓纂》作“魏有任座,秦有任鄙。”《左傳·隱公十一年》:“不敢與諸任齒。”正義雲:“謝、章、薛、舒、呂、祝、章、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也。”《新唐書·宰相世係表》:“任姓出自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因以為姓。”《姓考》雲:“黃帝二十五子,十三子皆姬姓。其十二子各以德為姓,第一為任。”又《路史》雲:“伏羲之後。”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任符任擔任勝任信任用②姓名反義任方正任守正任謹任誠③成語諧音任唯賢任重道任濟濟任勝天④姓名雙聲任冉冉任忍任茹茹任睿任潤之⑤人部起名任優任伸任儷任儉任信

薑[Jiāng]

【字源】《說文》:“薑,神農居薑水,因以為姓,從女,羊聲。”段注:“薑、姬字蓋後所製。”《說文》:“界也。疆,或從土,疆聲。”段注:“今則疆行而廢矣。”

【姓源】《通誌·氏族略》:“薑氏,姓也。炎帝生於薑水,因生以為姓。其後太公封於齊,世與周、魯為婚姻,曆二十九世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或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廣韻》:“薑,姓也,出天水,齊姓。本自炎帝,居於薑水,因為氏。漢初以豪族徙關中,遂居天水也。”又《元和姓纂》雲:“炎帝生於薑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齊,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後為薑氏。”《路史》雲:疆姓,“越王無疆之後。”又姓,“鄭公族後”,今“”簡化為“薑”。

【取名實例】①姓名互訓薑強薑疆疆陲疆強②諧音連義薑辛薑千裏薑開宇薑宇拓薑如春③女部取義薑女貞薑女智薑如薑委委薑靜嫻④姓名雙聲薑姬淒佳薑捷薑傑薑佳薑菁薑菁菁薑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