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2)(3 / 3)

“砍掉她的頭!”王後聲嘶力竭地喊道。但是沒有一個人動一動。

“誰理你呢?”愛麗絲說,這時她已經恢複到本來的身材了,“你們隻不過是一副紙牌!”

這時,整副紙牌上升到空中,然後又飛落在她身上,她發出一小聲尖叫,既驚又怒,她正在把這些紙牌揚去,卻發覺自己躺在河岸邊,頭還枕在姐姐的腿上,而姐姐正在輕輕地拿掉落在她臉上的枯葉。

妙語擷萃

愛麗絲跳了起來,她突然想到:從來沒有見過穿著有口袋背心的兔子,更沒有見到過兔子還能從口袋裏拿出—塊表來,她好奇地穿過田野,緊緊地追趕那隻兔子,剛好看見兔子跳進了矮樹下麵的一個大洞……

的確是這樣,她高興得眉飛色舞,現在她隻有十英寸高了,已經可以到那個可愛的花園裏去了。不過,她又等了幾分鍾,看看會不會繼續縮小下去。想到這點,她有點不安了。

最後,她想像了這樣的情景:她的這位小妹妹,以後將成為一位婦女。而她將會畢生保留著童年時的純潔珍愛之心。她還會逗引孩童們,用許多奇異的故事,或許就是許久以前的這個夢遊奇境,使得他們眼睛變得更加明亮熱切。她也將共享兒童們純潔的煩惱,因為這些煩惱就存在於她自己的童年,以及那愉快的夏日回憶之中。

延伸閱讀

鏈接一:童話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成人閱讀的文學體裁,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和誇張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話一般有四種:“擬人體”童話代表作《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代表作《巨人的花園》、“常人體”童話代表作《皇帝的新裝》、“知識體”童話等等。閱讀時,要深入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的寫作意圖。有的童話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總結性語言把要說的道理直接說出來了,有的則須認真閱讀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閱讀童話時,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領悟生活真諦。而且童話表現出了我們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與生活的現實是相違背的。

鏈接二: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寓言原是民間口頭創作。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已相當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宋人揠苗》、《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漢魏以後,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係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