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本分類
根據植物對光照強度的關係,可以把植物分為陽性植物、陰性植物和耐陰性植物三大類。根據植物開花過程對光照長度反應的不同,植物又可分為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照植物和中日照植物四類。依演化的先後,可分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植物為了適應陸地生活,需具備抗幹燥的能力。例如,開花植物的生殖細胞與受精過程等,都有避免幹燥的保護構造,及葉子包覆一層蠟質角質層和氣孔多位於葉底麵等。
植物界的主要成員
植物界的成員是一群多細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大多數都含有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這一群生物是由綠藻類演化而來的,植物中僅蘚苔植物不具維管束,沒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無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具有維管束和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維管束植物。維管束植物長得比蘚苔植物高大,有些不產生種子,如蕨類,它們會產生風媒孢子來散播,這些植物又稱為無種子維管束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因此被稱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直到中生代才開始興盛。幹燥的種子不但可以長期保存,抵抗幹燥,而且在適宜環境下萌芽時,種子內儲藏的養分可以供給其內的胚發育,增加種子植物繁殖和擴張生長範圍的能力。因此,種子植物在現今地球陸地上占了大部分的生長麵積。
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個體普遍很小。蘚苔植物的受精作用需要外界的潮濕環境;在潮濕的地麵、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常見的蘚類植物如地錢,其綠色的植物體平鋪於地麵上,腹部的假根則固著在土壤內,以吸收水分。常見的苔類植物如土馬鬃,具有直立的假莖,其上著生假葉,並有假根固著在土壤內。
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的異同
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都沒有真正的根,藻類的是根狀物,苔蘚的則是假根,都是起固定作用。藻類、苔蘚、蕨類都生活在濕潤、陰暗的地方,但是,藻類大部分都生活在水中,隻有少量生活在潮濕的土壤和岩石表麵。
苔蘚植物有沒有葉綠素
苔蘚植物門屬於高等植物,植物體有莖、葉和假根,葉中全部有葉綠素。而在低等植物中的藻類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養生活方式;菌類植物體內不含葉綠素或其它光合色素,營寄生或腐生生活。
什麼是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又常稱低等維管束植物,因為它不產生種子,而是靠產生孢子散布繁殖。蕨類植物多生長在陰濕的地方。植物的莖常埋於地下,稱為地下莖;有些蕨類的莖則直立且高大,如筆筒樹。蕨類的葉多呈羽狀複葉。蕨葉的背麵常有孢子囊堆聚,稱之孢子堆。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今日我們燃燒的煤炭,大都是石炭紀高大的蕨類植物大量死亡後,深埋於地層中,經過長久的時間,未完全分解並受到擠壓而形成的。
蕨類植物的種類
現存蕨類植物約12000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多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為濕生或水生。喜陰濕溫暖的環境。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溝、岩隙和沼澤中,都有蕨類植物生活,尤以熱帶、亞熱帶地區種類繁多。我國約有2400種,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區。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鬆葉蕨亞門、楔葉蕨亞門、石鬆亞門、水韭亞門和真蕨亞門。高等植物中比種子植物較低級的一個類群。舊稱“羊齒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多為高大喬木,二疊紀以後至三疊紀時,大都絕滅,大量遺體埋入地下形成煤層。現代生存的大部分為草本,少數為木本。植物體有根、莖、葉之分,有維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發成原葉體,其上產生頸卵器,受精卵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胎。
什麼是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不像被子植物的種子包藏在果實中。大部分的裸子植物會產生毬果,有雌、雄之分,毬果皆由許多鱗片組成。雄毬果成熟時,鱗片下側產生的花粉粒,由風傳播至雌毬果上。雌毬果的各鱗片內側有裸露的胚珠,胚珠內含有卵。受精後的胚珠即發育為裸露的種子。許多裸子植物的種子可以隨風散播到遠處,無果實的形成。裸子植物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或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區。常見的有鬆、杉、柏等,它們的樹幹高大挺直,葉子多呈針狀,故又被稱為針葉樹。此外,尚有些種類的種子,如鬆子,可供食用。蘇鐵亦屬裸子植物,是常見的庭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