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逆來順受也有頭(4)(1 / 2)

在大氣中,有那麼一些成分,它們具有與玻璃相似的作用,讓陽光到達地球,阻礙熱量從地球表麵散發出去,從而維持了地球表麵的氣溫,這種效應,就如同溫室的作用一樣,因此被稱為“溫室效應”。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氯氟烴、臭氧等氣體。這些氣體被稱作“溫室氣體”。

我們不難發現,作為“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含量,將直接影響著全球的氣溫。這就是說二氧化碳氣體的數量上升與下降直接影響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與下降。據估算,如果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話,那麼地球的年平均氣溫將下降32℃,那樣,地球就成了一個沒有生命的冰封世界。反之,如果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上升,那麼,“溫室效應”將加劇,地球的年平均氣溫將上升,地球將會變暖,令人擔憂的是,“溫室氣體”的含量確實在上升,而且上升得越來越快。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它是由有機物的分解、岩石的風化而自然產生的。目前,科學家已經肯定,在大約100年前,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保持著相對的穩定。這是一個人類剛開始燃用礦物燃料——煤和油的時代,此後這個水準迅速提高了。僅在1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各種燃具、飛機、汽車、工廠和所有其他工業化文明的產物已經給大氣層增加了3600億噸二氧化碳,使它在大氣層中所占的比率增加了大約10%,許多專家研究後指出:二氧化碳增加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二氧化碳增加10%,僅需20年時間,若再增加10%,就隻需要10年時間了。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繼續發展,那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未來不到50年的時間裏將增加1倍。

除了二氧化碳以外,大氣中含有的另一些氣體,如甲烷、氯氟烴、一氧化碳等,也都是不容忽視的“溫室氣體”。甲烷是一種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它是天然氣、沼氣和煤氣的主要成分,也是“溫室氣體”中的一支“生力軍”。雖說甲烷的數量不如二氧化碳那麼多,但產生“溫室效應”的能力卻是二氧化碳的20~60倍,據估計,每年進入大氣中的甲烷總量為4~6億噸,其中的大多數與人類的活動有關。甲烷主要來自於埋填垃圾、水稻根部厭氧微生物的分解,全世界煤礦、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和輸送,反芻動物胃部的發酵,牲畜飼養湯及廢水的處理,以及生物質的燃燒等過程。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海洋表層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地球上的森林麵積急劇減少,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由此引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日趨升高。某些專家已經提出警告:到2057年,世界的熱帶雨林可能全部消失。那麼,在不到100年至150年的時間內,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顯著增加。“溫室效應”的作用將愈加明顯,氣溫的升高將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氣溫上升後,非洲將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森林消失了,沙漠擴大了,美國、中美洲和東南亞會遭受旱災。惡劣的天氣(包括熱帶旋風)可能增多,它將破壞城市,奪去許多人的生命。熱帶流行的瘧疾和寄生蟲病將向北方蔓延,並可能使歐洲也出現流行病。地中海地區由於嚴重的缺水將出現半沙漠化,積雪將在歐洲全部消失,亞熱帶植被將北遷幾百公裏。

在英國,風暴肆虐將會變得司空見慣,海岸上的防禦設施將被海水淹沒……四、“水漫金山”

“溫室效應”的加劇將導致地球變暖。氣候的變暖將會使南極、北極以及高山冰川融化,融化下來的水流向海洋,從而使海平麵上升。據科學家們估計,到下一個世紀的中葉,地球表麵平均溫度每上升1、54℃,海平麵將上升20~165厘米。海水的上漲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會被海水吞沒,像我國的上海、意大利的威尼斯、泰國的曼穀、美國的紐約等海濱城市以及地勢低窪的孟加拉國、荷蘭等國將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海平麵上升,海岸線便退縮,大片陸地將被淹沒,這將使5000萬以上的人口無家可歸,成為“生態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