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曆六百四十四年,三月初十,楊家大院熱鬧非凡,三進三出的大宅裏高朋滿座,大院外麵各種豪華套車排列井然。
“聚陽峰李家家主李劍仇先生賀楊家英才楊光滿歲之禮,送上百年人參一顆。。。”
“聚陽峰王家家主王朝陽先生賀楊家英才楊光滿歲之禮,送上王家密釀百花露一壇。。。”
“聚陽峰張家家主張念誌先生賀楊家英才楊光滿歲之禮,送上上品寶劍寒霜一把。。。”
“。。。。。。”
前院的酒席喧鬧聲不斷,後院楊夫人抱著孩子不斷地說著什麼,“光光啊,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咱們玄武大陸啊。。。。。。。”
書房之中,楊鐵錚皺著眉頭,端坐在太師椅上,聽著下麵的四個人說話,一旁站著楊府的老管家。
“咳,老夫先說吧,此子天生經脈不通,且丹田內擁有頑疾,怕是這輩子也不能練武了,不過如果將來從事雌黃之術,習得一技之長或許能保百年平安”長袍醫者念著山羊胡說道。
這時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莽漢上前一步說:“大哥,其實侄子不能練內功也沒什麼,就是不練內功,跟我練上個幾年,保證能將他帶到黃級三品品的境界,到時候不是一樣闖蕩江湖?要是能大成不也能達到玄級?”楊鉄錚的嘴角動了動,還是沒有說話。
“難,難,難,這天下誰不知道外門功夫步步艱辛,真要練到大成豈不是要等到四十餘年之後?要我說,還不如棄武從文,他日博得一官半職,或可光耀門楣。”右首的儒衣青年輕聲道。
“老爺,我觀少爺眼睛大而有神,天庭飽滿,頭方口正,將來繼承各地生意運作也不失為一條佳路”半天沒說話的管家也表出了自己的看法。
無聲。。。。
“洪先生,您看呢?”楊鐵錚經不住問向一直沒開口的胖者。
“這個。。。其實並不用著急,不如等到公子五歲時送到正陽學院,如果能通過入學考驗,將來無論幹什麼,都可保楊家家業興旺。”
“哎。。。。勞煩各位了,鉄錚這裏先謝過各位,今日之事就這樣吧,過幾年再說吧,各位辛苦了,請各位移駕宴會廳,宴會就要開始了。”楊家家主一臉苦惱,眼睛又閉上了。幾個人相互看了看,搖了搖頭,陸續走出了房間。。。。。。。。。。。
“各位父老鄉親,有勞各位能忙裏偷閑參加犬子的滿歲之宴,在此我楊鐵錚感謝各位的光臨,此次我楊家略備薄酒,如有招待不周,還請海涵,哈哈。”此時的楊鐵錚一臉紅光,絲毫不減先前的愁苦模樣,就好像剛才的一幕沒有發生一般。
宴會吃吃喝喝直到掌燈時分,各路人等才紛紛離席,楊家大院又恢複到往日的平靜。
祖宅東屋,楊鐵錚夫婦低聲爭論著,一旁的楊光眨著眼睛,認真的聽著。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楊光前一世能白手起家,今生我依舊能再造輝煌,無論是為了今生的父母,還是為了我自己,我都要努力的拚搏一把,這個大陸不是以武力來衡量成功與否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就不信了我真的沒有出頭的一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就算丹田真的費了,我也要練出來內力來,老天,你看著,我楊光說到做到!!”
楊光揮舞著細弱的拳頭,冷冷的注視著屋頂,從今天起就要譜寫一篇嶄新的篇章。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
這三年,楊府上上下下談論最多的就是神童楊光,稱讚他從小智力超群,毅力卓越,同時也惋惜他不能修煉玄力。自楊光一歲開始到現在,從大陸傳說到各國各地的風土民情,從農耕製造到煉丹煉藥,從奇聞鑒賞到武功修煉,可以說隻要是藏書閣裏有的書,就沒有一本他沒有翻閱的。三年來他從沒有出過宅院門一步,當別的孩子還在呀呀學語之時,楊光已經吐字清晰,開始認字了;當別的孩子學習識字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紮在藏書閣翻書閱讀了。別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他在學習,看書,別的孩子識文斷字的時候,他還在學習,看書,別的孩子睡覺的時候,他在打坐修煉。無論刮風下雨,抑或季節的更換,三年來始終如一。
楊夫人每每看到,總會偷偷流淚“小小年紀就這麼的懂事,聰明,可怎麼讓這孩子就不能學武呢?。。。。”幾次都想勸他別練了,睡覺吧,可幾次話到嘴邊又硬生生的咽了下去。父親楊鐵錚也每天愁眉緊鎖,不信邪的到處拜訪名醫和武林高手,看看能不能有什麼辦法治好楊光的丹田頑疾,疏通好他的經脈,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歸。而楊光也常常體諒的說:“父親母親,別為孩兒擔心,我就是練著玩玩。”可越是這樣說,父母也就越加發愁。於是楊光便從原來的光明正大的修煉轉入了地下偷偷地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