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佳航同誌的專著《主流媒體核心競爭力——黨報機製體製創新研究》即將付梓麵市。作者經過悉心淬煉,對其畢業時獲得好評的同名博士論文加以梳理、充實和提高,以更具科學性、係統性的論述呈現在讀者麵前。作為她的博士生導師和書稿第一讀者,我深為自己所帶的第一個學生的刻苦精進和可喜收獲而感到欣慰。記得初次與佳航見麵時,她剛從媒體調入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躊躇滿誌地要從記者、編輯轉型做新聞學學者。三個春秋過去,她虔敬地捧出這本十幾萬字的著述,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人生角色的轉換,其間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30年間,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經濟基礎的變更,呼喚並催生著上層建築的相應變革。黨報是我國上層建築的核心成分,是我們黨的寶貴執政資源。黨報機製體製創新,越來越成為新聞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十六大以來,肩負黨和人民重托和厚望的廣大黨報工作者,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工作,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在改革創新潮中破浪前行,使黨報事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同經濟領域的改革一樣,以黨報為主體的中國新聞改革的路徑也是積極穩妥地從“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增量改革”是相對於“存量改革”而言的。“增量改革”是在承認現狀基礎上進行增長新成分的改革。而“存量改革”則是指對舊的體製進行實質性的製度創新。從黨報改革的實踐看,在第一階段,是以從邊緣向中心突破為特征的黨報集團的機製體製改革,具體體現在促進創辦子報子刊的機製體製創新以及黨報主報新增部分的機製體製創新上麵。在這一階段關於黨報改革的研究也多聚焦於“增量改革”。隨著“增量改革”逐步轉向“存量改革”,黨報集團內部如何進行“存量改革”即機製體製創新,就成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新課題。佳航的課題著力做“存量改革”研究,又以黨報機製體製創新研究為重點,應當說抓住了黨報改革中的關鍵和難點。這不僅需要有敢於碰硬的勇氣,而且需要有更多的知識積澱和學理支撐。佳航的博士論文在開題之初就讓人充滿期待,主要原因在於這是一個人們期望值很高而又要隨著實踐發展逐步加以破解的大題目。

好在她以堅毅求索開了個好頭。披覽全書,想必讀者都能體察到這一點。綜合分析研究黨報機製體製創新的現有大量素材,作者清晰而嚴謹地初步總結出黨報“存量改革”的三個基本經驗和推進方向,即:創新輿論引導機製、創新辦報機製、創新經營管理體製,三者互有聯係而各有側重,缺一不可。第一,堅持以人為本,更好地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結合起來,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傳統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整合起來,大力創新輿論引導機製。這是黨報機製體製創新的根本要求。第二,遵循新聞規律,堅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為提升黨報公信度的唯一選項,是黨報搶占話語權高地的製勝之道。黨報的品牌和權威性決定了它的品質,而要實現有效傳播並且高出一籌,就要致力打造無可取代的傳播力優勢。黨報的話語權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必須通過報道和評價新近發生的事實,在新聞傳播的激烈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通過采編分開、推動報網融合等辦報機製創新,提升黨報的公信度、影響力、主動權,這是黨報機製創新的著力點和真正用好話語權、贏得主動權的必由之路。第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以辦好黨報為主業,提高黨報駕馭市場、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支持所屬媒體和相關文化產品在市場中擴大覆蓋麵,推進營銷網絡建設,探索現代資本運營路徑。敢於和善於創新經營管理體製,這是黨報機製體製創新的重要方麵,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實環境的唯一正確選擇。

最後要述及的是,佳航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原單位的工作任務未有稍減。從京西的玉泉路到東郊的定福莊、再到昌平往返奔波,實屬不易。她能執教與讀博一肩挑,而且都有公認的上佳表現,令熟悉她的師長、同事和同學都很讚佩。正因如此,我始終鼓勵她堅守嚴謹的治學態度研究黨報,因為黨報始終忠實地傳達著黨的聲音,始終為幹部群眾所信任。真誠希望有更多學人致力於黨報研究,為黨報的改革創新建言獻策。

張虎生

2010年元月於木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