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4)(1 / 3)

我國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遠不止上麵所提到的幾種觀點,據有關統計達數十種之多。例如:“關係說”。1981年,於鳴鏑在《圖書館學研究對象之管見》一文首先提出圖書館學應研究各種關係。1992年,他再次著文說,“圖書館學就是關於圖書館及其內部關係和外部關係的學問。”

“活動說”。1985年,由沈繼武提出的。就是將圖書館活動作為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圖書館學應研究文獻資源(文獻信息、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圖書館學應以知識資源的存貯與利用作為研究對象;圖書館學應研究文獻知識的交流與傳遞。

另外還有“係統說”“總和說”“符號信息說”“層次說”“過程說”“信息時空說”等等;也有人主張把“文化學”“人文學”“知識學”等作為圖書館學的理論依據。實際上,以上這些提法互相聯係、有交叉,甚至有的是同一觀點的不同表述而已。這些觀點反映了人們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認識的高度關心,對該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研究思路逐漸拓寬。

中國台灣地區的圖書館學者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受歐美,特別是美國的圖書館學思想影響比較大,認為“圖書館學是一門應用性的科學,屬於廣義的社會科學”,曾提出過“工作說”“技術說”“交流說”“管理說”等觀點,對圖書館學的理論建設作出了他們應有的貢獻。

(第四節)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確定

一、確定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基礎

圖書館研究對象的問題雖然是眾說紛紜,但並不是說沒有達成共識的基礎。其長期不能形成統一認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①有一部分人認為是由於圖書館學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圖書館學是屬於社會科學,至少目前多數人認為圖書館學還是屬於社會科學範疇。社會科學領域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眾說紛紜”現象是正常的。如付立宏所說,“沒有‘諸學蜂起’和‘百家爭鳴’,就沒有社會科學的發展。因此,對圖書館學研究中出現的流派和濃烈的學術爭鳴氣氛,大可不必驚慌”。但是,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成熟的或比較成熟的學科,關於研究對象這個根本問題的“百家爭鳴”的現象是很少見的。

②圖書館學的不成熟性是造成其研究對象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多數學者認為,圖書館學發展到今天,仍然是發展中的學科,還處於前學科狀態,整個學科尚未進入常態科學的階段,沒有形成一套模式。既然如此,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爭論,還是屬於前科學時期的爭論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孕育出將本學推向常態科學的理論。因此,圖書館學的不成熟性就成為其研究對象不確定性的根本原因了。

③炒作因素。把本來相同或相近的觀點有意區分開來,以示學術爭鳴氣氛的濃烈。

④濫發文章,故弄玄虛,泛濫成學,自戕傷學。這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在我國有明確規定,圖書館館員評定各個層次的業務職稱必須發表和出版一定數量的文章、論著,而且職稱是與待遇直接掛鉤的。因此,濫發文章之風就一長再長,兩年之內,關於信息高速的文章就發表600餘篇;6年(1994—1999年)之內,關於文獻資源的文獻就發表2374篇;基本上相同內容的中文工具書和文獻檢索就出版了80餘種。為了表現論著高深,旁征博引、標新立異、故弄玄虛的現象非常嚴重,語言艱澀,大談什麼“性”“型”“化”,“泛濫成學”,提出所謂新學科百餘種,涉及其他學科300餘種,真是弄得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其結果必然傷學自戕。這樣,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認識的“多樣化”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