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發揮省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科學專業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和骨幹作用在我國各類圖書館中,這三類圖書館被稱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的三大支柱。它們一般館藏文獻豐富、數量多、質量高、工作基礎好、專業力量強、設備先進,在全國統一的圖書館網絡中,它們應起核心和骨幹作用。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全國圖書館事業的核心,也是組織統一的圖書館網絡的牽頭者。上海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如果作為國家級圖書館網絡中心,應配合中國國家圖書館做好工作。省、市、自治區圖書館是各省、市、自治區的藏書、目錄、館際互借、業務交流和現代化建設的中心,是聯絡上下的重要樞紐,要和本地區其他圖書館聯結成一個網麵。應當重點建設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重慶圖書館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區圖書館,使其真正發揮國家和地區圖書館事業中心的作用。要有計劃地發展縣級館,逐步做到縣縣有館、區區有館,加強對他們的業務輔導,保證它們的基本工作條件,這是圖書館網絡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科學專業圖書館是直接為科研和生產服務的圖書館。它們領導分散,所屬係統很多,數量大,資源豐富,如果能按係統組織起來,並進行密切協作,就會成為統一的圖書館網的一個重要方麵。應當重點建設中國科學院文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中國農業科學院圖書館、地質部全國圖書館以及其他全國性的專業圖書館,使它們在各自的係統中真正發揮中心圖書館的作用。
高等院校圖書館曆史悠久,文獻資源豐富,技術力量雄厚,是圖書館網絡中的重要支柱之一。應當重點建設重點大學圖書館,使它們在圖書館網絡建設中起典型和示範作用。
除了上述三大係統圖書館之外,還有其他為數眾多的各種類型圖書館,它們都是統一的圖書館網絡中不可缺少的節點。隻有把大、中、小型圖書館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大型圖書館的核心和骨幹作用,使中小型館普遍受益,逐步使圖書館網絡完善起來。
(五)實行集中統一領導,加快圖書館網絡建設速度我國圖書館網絡建設速度的快慢,關鍵在於能否實現集中統一的領導。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把不同係統的各種類型圖書館組織起來。否則,分散的、單幹的圖書館是不能實現圖書館組織網絡化的。隻有把國家辦館與群眾辦館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加快我國圖書館的建設。1987年11月,國家科委、文化部、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聯合簽發《部際圖書情報工作協調委員會成立會議紀要》,強調指出,成立該委員會的目的在於做好圖書情報協調工作,以克服圖書情報界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帶來的弊端。這是我國圖書情報界的一項重大改革,旨在促進全國文獻資源的采集、開發、利用和圖書情報係統計算機網絡的建設。令人遺憾的是,後來《紀要》中提出的改革措施未能在全國得到真正落實,但也不失是一次很好的努力和嚐試。
三、圖書館網絡的職能
①文獻收藏的協調和協作。
統籌和規劃網絡範圍內各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協調文獻采購,確定各館收藏重點,避免在各館之間出現的不合理重複和缺漏現象,使各館逐步形成館藏特色,建立區域性文獻資源及收藏的完整體係,提高文獻保障率。
②編目協作。
編目協作是圖書館網絡的職能,也是實現文獻資源共享的前提。傳統的圖書館網絡的編目協作主要有編製聯合目錄、統一編目。編製聯合目錄,是在全國、地區或係統內,圍繞館藏或某一主題進行,把館藏變為“網藏”“國藏”的重要手段。統一編目,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如全國、地區、係統等內),對新入藏文獻集中進行分類和著錄,編製目錄,有利於統一著錄和分類,實現編目標準化和規格化,可以節約大量的分編人力。網絡環境下的協作編目,主要有聯機編目和書目數據庫建設(包括集中采購新書刊書目數據庫和回溯性的書目數據庫建設)。它可以克服手工編目的局限,減少各館編目工作量,節約了經費,也為采購協調、館際互借、網上查詢、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
③組織文獻資源共享。文獻資源共享一直是圖書館網絡追求的目標。館際互借工作是圖書館網絡經常開展的活動。
館際互借,在我國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圖書館代表讀者向另一館借閱有關文獻;二是在一個地區的同一係統內或一定數量的圖書館,由圖書館之間代表簽定協議,發放通用借書證,由讀者直接進行館際互借。通過館際互借能更廣泛地滿足讀者需求,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減輕各館文獻采購、庫存和管理上的壓力。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網絡文獻資源共享就更為普遍,讀者可以直接進行查詢、互借、預約、複製、下載等,擴大了互借範圍,提高了互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