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申奧”成功,“奧運”上升為中國社會的重要議題,有關奧運與媒介傳播的研究逐漸成為新聞傳播學界的一個關注方向。作為該研究領域具有奠基意義的中外學者交流和研討的盛會,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聯合召開了“2006傳播論壇——體育與大眾媒介”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密蘇裏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法國巴黎政治學院、英國利物浦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的國外學者,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國內高校的中國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廣泛的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為奧運傳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觀點與研究的路徑。
在這次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就“傳播研究與奧林匹克”、“媒介事件”、“媒介轉型與技術擴散”、“國家形象與身份認同”、“政府、媒介與讚助商”,“知識產權議題”等六大議題進行了發言和討論,其中的真知灼見形成了這本論文集。
研討會上,來自境外的研究者都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媒介事件”的概念和框架的提出者之一,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的丹尼爾·戴揚教授詳細闡述了他對“媒介事件”的最新觀點,並從“文化的誤讀”、“事件的話語平台”和“表達性事件的脆弱性”三個方麵解讀了作為媒介事件的奧運會。
來自美國密蘇裏大學聖路易斯分校人類學係的蘇珊·布朗尼教授對“奧運研究和國際奧委會與學界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介紹了相關的研究機構和計劃,梳理了傳播研究與奧林匹克之間的關係和研究曆史。
在“國家形象與身份認同”議題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桑德拉·柯林斯教授從長野奧運會和東京奧運會入手,考查了日本乃至亞洲奧林匹克運動中的文化民族身份問題。他認為,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民族形象打造過程中,北京奧運如何運用傳統文化為重新建立中國的國際形象服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
在“政府、媒介與讚助商”議題中,美國Fankfurt Kurnit Klein&Selz律師事務所律師理查德·科尼特的發言“伏擊式營銷:廣告及營銷中非授權使用奧林匹克的界限”認為國際奧委會通過法律完全控製了奧林匹克的話語權和解釋權,也成了這個話語權的決定者和控製者。美國美富律師事務所的徐罡律師探討了北京奧運的法律遺產問題。他認為奧運將為中國法製建設在知識產權保護、體育仲裁製度的建立、媒體的對外開放等方麵留下寶貴的遺產。
上述學者的精彩發言深刻啟發了與會者,但由於他們的相關研究仍在繼續,這些學者未就發言的主題形成完整的論文,因此尚不能在這本論文集中為各位讀者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其主辦的年度學術會議“中國傳播論壇”已經舉辦八屆,在國內外形成了廣泛影響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多年位居美國大眾傳播研究生院的前列,是美國大眾傳播研究領域重要的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致力於研究傳播在公共領域的作用,在政治傳播、國家形象傳播、媒介事件理論、媒介效果研究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2006年召開的研討會是兩所研究機構一係列合作的一個新起點,“體育與大眾媒介”研究是兩所研究機構合作研究的第一次有益嚐試。未來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將繼續努力,完善研究計劃,加強與其他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進一步在國際範圍內推動體育與媒介、奧運與媒介的相關研究進程。
編者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