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9章(1 / 2)

淮陽王趕緊謝座謝茶,搖頭笑道:“回姑姑,芮兒果真並無別事。朝中如今多選賢才,又有皇兄幫父皇,很不用我多操心。倒是姑姑,每年回去的時間那麼短,還要孝順皇祖父皇祖母,又要幫父皇,芮兒不能請教。芮兒別無所長,倒是學的三招兩式,若是有幸能給姑姑伴駕,探路打點,就很高興了。”如玉的臉上,一種欣羨,一絲戲謔,一抹苦笑。

黛玉看在眼裏,心下一驚,忙問道:“你……芮兒……”想了好一會兒,淡淡的點點頭,輕聲歎道,“到底都是兄弟,別輕信別人讒言。也別想太多,出來走走,大概回去就好了。”

淮陽王精明能幹又頗有賢名,深受大皇帝賞識重用,皇太子的忌諱,自然不可避免,更何況他以前果真有覬覦之意。抬頭看著黛玉,沒想到這凡是不管的女子,又懂了。也許不是懂他們之間的糾葛,可懂得那些簡單的人心,就足夠了。淮陽王緩緩的點了下頭,看著黛玉鼓勵又肯定的目光,猶如吃下的熱茶,暖著心,微笑道:“多謝姑姑教誨,芮兒記住了。”

望著外頭依舊下著的雨,屋裏閑雜人等已經退到隔壁去,黛玉輕輕靠在佛爺肩上,想了許久,看著淮陽王道:“你跟你父皇說過沒有?府裏呢,可知道你到哪裏去了?這些事情,啟兒怎麼看?還是隻是別人有意?”

淮陽王身上已經烤的幹燥暖和,臉色白裏透紅,猶如溫玉,忽然又象孩子似的,搖頭歉笑道:“回姑姑,芮兒怕父皇不肯,所以想等過兩日再讓人隨著姑姑的信送上去。父皇見到姑姑的信,大概就不會太怪芮兒了,還請姑姑體恤。至於府裏,我尋常也四處去,時日長短不同,過幾日再讓人去說一聲即可,不要緊的。皇兄……芮兒不知道,現在……腦子有些亂。”

有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也難以更正。有些事情,做的時候不覺得它是錯的,若是迫於事理或者外界的要求而要去改,則更難。而且,淮陽王有說不出口的話,那就是,每次見到黛玉,都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感覺,想要隨著她走。似乎,就算做她的扈衛,他也願意。隻要能見到她,聽著她軟軟的但有骨有肉的話,雖然有時候也下不來台,可還是愛聽。

烤著火,黛玉慢慢的眨著眼皮,似乎有些困倦,淡淡的道:“既然有些亂,就先別去想。啟兒也是個聰明人,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話的。”望著跳動的火苗,幽幽歎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塊兒走吧,回頭我給你帶信便是。”

佛爺理著黛玉的頭發,搖頭笑道:“咱們都是最得意的人,如何用‘淪落’來形容?再說了,咱們原本便認識,這話可不是不通?”

三人默默對視,忽然,都覺得有些好笑,黛玉抬起的手,終究沒有打佛爺。是啊,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也許是有些“淪落”,而且黛玉一直不想和淮陽王太過親近,故而寧願用偶遇之人來形容。可……他們都是自覺的回避,猶如泛舟太湖的範蠡,他們是智者,豈是“淪落人”所能比的?再說了,相逢便是有緣,前世有緣,今生有緣,相識如何,不相識又如何?

會心的微笑,終於,花開黛玉最後一絲陰鬱,也化開淮陽王的疑慮。做個最受重用的親王也好,做個凡事不管的閑王也罷,不都挺好的嗎?佛爺就是個最受重用又凡事不管的賢王。別的不說,僅曲裏拐彎給朝廷舉士就有好多。而且因為聞喜的先例,州府以上的官兒姑且不論,天下的知縣除了閉塞不知事兒的,別的一概戰戰兢兢。唯恐那不擺儀仗四處閑逛的長樂長公主和駙馬遊到他們那裏,順便考考他們的吏治,一不留神,就被革職了,甚至,充軍。

這種猶如魔咒般的驚恐,使得他們都不得不小心,便是要中飽私囊或者********,也多有顧慮。既不敢將百姓逼上絕路,也不敢太過明目張膽。雖然有時候是州府逼迫的,可是……州府又如何,去年黛玉一氣之下就將平安州給革了,因為平安州竟然有劫匪,青天白日要打劫公主鳳駕。如此膽大包天的,管他什麼證據理由,革了再說,案子到現在還在刑部審著呢,沒人敢說情。太上皇氣的要將他抄家,殺頭!

這麼厲害的公主和駙馬,能是淪落人嗎?淮陽王的“英雄事跡”就更不用提了,別說他將王妃的堂叔發去充軍。而且,因為黛玉革了平安州,禮部一侍郎上奏,以為後宮女子幹政,有違禮製。淮陽王曲裏拐彎尋了無數個理由,將他謫貶了,回家養老去。嚇,還不到不惑,就養老啊?也是,誰讓那人“惑”著呢?也是陰差陽錯,那侍郎是皇太子的人,兄弟二人的矛盾才頭一次明顯起來,鬧的今日淮陽王“出奔”“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