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氏族誌(1 / 2)

王珪是禮部尚書,這等關乎禮製的大事,他最有發言權。

而且他的諫言合情合理,有理有據,李世民頓時無言以對。

略微思量,確實有些問題,儲君之位乃是國本,關乎江山社稷穩定。

哪怕隻是假設,也得慎言,否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畢竟這世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事情多了去。

魏王李泰聞言,不免有些失望,王珪的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朝臣們的態度——東宮不可動搖。

有皇帝支持,朝臣維護,東宮地位穩固,哪裏還有奪嫡的可能?

偏生這話還是自己的老師口中道出,李泰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表麵上似乎能襯托自己高風亮節。

但實際上,連自家老師都不幫自己謀劃,當真讓人失望,唉!

更慘的,那點子親王的尊崇也從此不再有,和東宮太子陡然間有了更為顯著的差別。

李世民沉吟片刻,點頭道:“叔玠所言有理,準奏!”

……

貞觀十二年,朝堂第一聲驚雷響過。

眾人還沒有回過味來,第二聲驚雷接踵而至。

正月十二,皇帝李世民突然宣布議定皇親、宗室、勳貴大臣的等級,令其各統一方,世代相傳,除非犯有大罪,否則世襲。

第一批以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以功臣長孫無忌等十四人勳貴重臣為世襲刺史。

刺史乃是大唐州一級行政單位的長官,而今采取世襲製,等若父子代代相傳。該州仍舊是大唐國土,但相當於是該家族的封地,世代為其管轄。

詔書一下,又是滿朝嘩然。

有人樂見其成,打天下的時候拚命,或者現在立下功勞爬上高位,子孫就可以享福了,得到的不僅僅是爵位傳承,還有世襲的刺史官職以及相應的權勢。

好啊,真好!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本就有顯爵,實力強大,子弟身居高位者也不少,再得到幾個世襲刺史,更可謂如虎添翼,錦上添花。

但凡是都有兩麵性,有人樂見其成,有人讚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對,而且很激烈。

長孫無忌是首批勳貴代表人物,他立即上疏請辭,稱:“臣稟承皇恩以來,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憂心忡忡,如同置身湯火之中。

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於力量不能製衡諸侯,便施利於他們,禮樂作為節製修飾,多非出自王朝。

兩漢罷除侯國設置郡守,免除過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如今因為我們這些人的緣故,又重新變更,恐怕搞亂了王朝綱紀;

而且後代愚幼無知的不肖子孫,有人會觸犯國家法令,自取滅亡,更因襲封的賞賜,而遭致滅頂之災,實在是可憐。願陛下停止賜封世襲刺史旨意,賜我等保全性命為盼。”

堅辭不授!

於公於私,長孫無忌的理由都很充足,這項製度對國家不利,對後世子孫同樣不利,請求罷停。

與此同時,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馬周、李百藥、於誌寧等重臣皆極力反對。

其中以於誌寧和侍禦史馬周言辭最為懇切,於誌寧再三勸諫,稱此非長治久安之策。

馬周更是舉出了堯舜亦有不肖子的例子,倘若讓刺史家未成年的兒子承襲父職,萬一驕橫愚鈍,百姓們遭殃國家也因此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