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栒? 皇帝的棋盤(1 / 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之亦然。

人一旦發現自己開始老去,就會下意識開始為將來,甚至身後事打算。

尋常人會考慮家產分配,子女安危與生存狀況,對於帝王而言,除了這些,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江山傳承。

沒有人會長生不死,即便有過這些念頭的秦皇漢武其實心裏也都清楚,否則何必要生前大費周章地修造陵寢?何必立太子呢?

皇帝會死,但江山會傳承。

雖然明知道皇位傳承千世萬世不可能,秦始皇春秋大夢,二世而亡的笑話已經傳承數百年了。但每個皇帝都會執著地做著這樣的夢,退而求其次,至少希望江山傳承的更為久遠一些。

最重要的是不能毀在自己手中,或者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毀掉,縱然不怕見到列祖列宗汗顏,也得擔心死後陵寢被侵擾。

李世民已經年近不惑,長孫皇後的死給他敲響了警鍾,自己很清楚自己已經不再年輕。春秋正盛那種話完全就是臣子和侍從的奉承,很不靠譜,很容易蒙蔽人,在床榻上的戰鬥力下降是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是時候得開始考慮一下身後事了。

前有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大唐的穩定傳承太過重。如果不能避免前一個王朝最大的悲劇,那大唐就太失敗了。

雖說自己是大唐第二任皇帝,但高祖李淵隻在位九年,是生生被自己逼著退位的,武德貞觀兩朝幾乎可以合二為一,更何況加起來也不過才二十多年。

這麼點年頭怎麼夠呢?如果真有個三長兩短,和隋朝二世而亡有什麼區別呢?

最起碼要像漢朝一樣,漢與唐有著太多相似之處。

前麵都有一個二世而亡的朝代,都是曆經亂世後的大統一王朝,有廣袤的國土和雄厚的實力,如果大唐能像漢朝那樣傳承四百年,也算可以了,至少能少些遺憾。

但前提是有個好的繼承人,以及良好的內政和外圍環境。

現在大唐的內部看似穩定,官員清廉勤政,一切都井井有條,但一個不爭的事實仍舊存在,那就是世家門閥。

自漢開始,世家門閥成型,已經成為和皇權連為一體,共同成為權力和利益的分享者。從漢末到現在,哪個離開了世家大族支持的王朝活下去過?

若不是同意實施九品中正製,曹丕能順利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從容篡漢?北魏分裂之後,北周依賴關隴貴族,北齊依賴山東士族乃世所共知之事。

前隋滅亡,很大程度是因為隋煬帝的政策影響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烽煙四起的民間起義不過是導火索罷了。一群烏合之眾最終能夠成事,暗中沒有支持者才怪,都是誰在背後搗鬼,已經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李家在太原起兵,最終能夠問鼎皇後,也多虧關隴貴族的支持,這些都是最有力的的證明。

時至今日,當朝大部分官員都是世家子弟或者門生故舊,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幾乎把持了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職,對皇權是極大的威脅。

但成也世家,敗也可能世家,不得不依賴世家,卻也不能長時間依賴。

李世民不是不想改變,但絕非朝夕之功,何況隋煬帝因此而亡國的前車之鑒猶在,李世民自然不敢操之過急。

徐徐圖之是個辦法,但是好幾輩子才能完成的大業,終自己一生恐怕難有成效,需要後世子孫不斷努力。

還得有一個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大唐雖然強盛,但周邊的草原部族很多,且都日益強大。強大到已經威脅到大唐安全的地步,這讓李世民很是不安,有了五胡亂中華的先例,誰敢說胡人不能滅亡中原王朝?

當然了,李二陛下首先已經將自己從胡人的行列中摘出去了,所以外患堪憂;而且外患內憂是相關聯的,一旦有外敵入侵,國內的矛盾就有可能爆發。

總而言之,是有改朝換代的可能,亡國之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