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栒? 雙喜臨門(1 / 3)

謝家為了修建輞川別墅花費不菲,畢竟這是謝家往後可能會常住的別院,謝家的安逸軒這幾年也賺錢不少,完全能夠從容應對。

陸通也是個很會辦事的人,他找到藍/田縣令,買下了輞川河道兩岸的大片土地。

當朝弘文館學士,晉王府長史家在山溝溝裏買地,藍/田縣令沒有道理不同意。尤其是當地百姓全部同意,願意將自家土地售賣轉讓,縣令自然也就樂見其成。

謝家給了當地居民豐厚的補償,那些錢可以在長安城裏購置產業,或者在武功、高/陵這樣的郊縣購置更多土地,安家落戶,百姓們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

除此之外,謝家為了修建別院,還特意修了一條寬闊的道路,現在方便運送建材石料,往後則方便出行。

最讓藍/田縣令驚訝的是,這條路並非石板路,卻比石板更為堅固,據說是使用了一種叫水泥的東西。

為此藍/田縣令還專門去觀摩過,那黑乎乎,像是碾碎的石頭粉末的一樣的東西,加上細碎的沙石和水攪拌,然後夯實路基,平整其上,待凝固晾幹之後便堅硬無比。

當此之時,藍/田縣令驚歎不已,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建築材料,方法很特別啊,簡直堪稱是化腐朽為神奇。

他很快發現,謝家在別院修築上也采用了此種方法,比如那座好幾層高,建在進入別院必經之路上的小樓。

據說這是瞭望用的碉樓,可以觀察到四周道路和水麵,防止有人輕易靠近潛入別院。

據說修建牆體時,不僅用了水泥,以及所謂的混凝土,還在其中加上了類似於連成網狀的鐵棍,鐵筋一類的東西。

輞川原本有一條河流,也被謝家截斷了,在中間修建有堤壩。尋常河流上修堤壩,官府肯定會幹涉,並嚴加管理。

無他,怕的就是萬一潰壩,大量蓄水流下去等於是山洪暴發,下遊的村莊會受到威脅,土地,莊稼和房屋損毀是大事,要是死了人,那就更不得了。

但謝家這座堤壩,藍/田縣派人詳細查看後,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偌大的山石作為堤壩的基礎,堆的很寬,很穩,然後澆築了所謂的混凝土,並留下了活動閘口。

用謝家管事的說法,遇到洪水時,謝家會關閉閘門蓄水,避免讓下遊遭遇洪水。如果是天旱之年,則會打開閘口給下遊做灌溉之用。

如此興修水利的好事,藍/田縣找不到的反對的理由,更要緊的是謝家沒有讓他們掏一分錢,便憑白送給他們這麼大一個政績,感謝還來不及呢。

有鑒於此,藍/田縣在謝家修建別院的過程中給予了極大的方便和幫助,修建的工期才能如此之快。

隻是關於那水泥和混凝土的製作使用之法,謝家一直不曾吐露,藍/田縣令旁敲側擊詢問了幾次也都無功而返,說法是隻有自家阿郎知曉和有權處置。

藍/田縣令頓時心裏有數,早就聽說淮陽縣伯奇思妙想,常有新奇之物,如今看來果不其然。不過也正是因此,應該不會輕易外泄,想要探尋還是得想辦法找謝逸本人,如果能通過自己將此法獻給工部,獻給朝廷……

那麼許多的建設工程將會迎刃而解,至少能容易很多,修築道路和橋梁就不說了,最重要的還是城牆。

使用此法,修築的城牆肯定比夯土磚石的城牆堅固多了,絕對稱得上是固若金湯。到時候,研究出此法的謝學士大功一件,向朝廷推薦獻寶之人自然也會有功勞的。

藍/田縣令心裏打定了主意,謝學士將自家別院建到輞川,也許是從天而降的好機會。所以必須的抓住了,關乎謝家之事都得盡心盡力。

如今一個占地數百畝的別院出現在輞川之中,亭台樓閣,院落小築應有盡有,當地原有的樹木也盡可能地保留下來,可謂是綠樹成蔭,鬱鬱蔥蔥,風景秀雅。

最出彩的還是堤壩蓄起來的一河清水,山穀中等若多了一塊偌大的胡泊,其中還有些許高地成為湖中小島。在其中修建些許石橋和小亭,簡直是別有意境,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