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已經有紮營打算,所以薛延陀的人哨騎隻在三十裏以內的範圍內巡視,準備夜裏才前往若真水一帶探查,趕在天亮前回去稟報消息的。
卻不想夷男和突利失臨時改變主意,哨騎也來不及多做詳細的探查,不過也無所謂。草原上能有什麼人是薛延陀的對手?
阿史那思摩或許猶豫不定,或許遲疑不進攻關中長安,但絕對不會掉過頭來伏擊薛延陀人。即便是李世民下達了聖旨,阿史那思摩也會想辦法推辭或者延誤的,因為這是草原上生存的原則性問題。
東邊的突厥人要在夾縫中求生存,這一點他們十分清楚,絕對不會輕易成為某一方的犧牲品。
除了突厥人,哪裏還有其他敵人呢?
所以突利失為先鋒,率領著薛延陀大軍可謂是毫不停留,也毫無戒備地衝向了若真水的山穀。
此時天色漸晚,薛延陀兵卒心中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盡快通過此處,然後紮營休息。
多跑了五十裏地,即便乘坐的是最好的草原戰馬,此刻也就有些疲憊的。人如此,馬亦如此。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來說草原人是很愛惜自己的馬匹的,畢竟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產工具,更是戰場上獲取勝利的最大的保障,自當格外愛惜。
所以這會子有些突厥兵卒心中已經開始冒出念頭,想著等到紮營之後,給自己的坐騎弄點好草料等等。
然而他們誰也沒想到,山丘之上的樹林裏,竟然靜默地排列著一顆顆腦袋,有的眺望著即將沒入天邊地平線的晚霞,有的則看著山穀中奔走不停的薛延陀人。
李績就在其中,他從並州帶著大軍北上,繞道前來此間。本來想要白道一代阻擊薛延陀人的,沒想到晚了一步。
這若真水就成了一道至關重要的屏障,原本李績覺得有一場惡戰要打的,要借著地形優勢正麵阻擊薛延陀人南下。
正麵作戰他不怕,以並州大軍的實力,對付薛延陀人還是可以的,即便是他們宣稱是何等的精銳,草原無敵雲雲。那些都是虛的,李績篤定如今的草原上再也沒有昔日頡利可汗麾下那般強盛的騎兵了。
即便是那些,也都自己的手下敗將,所以有什麼好怕的呢?李績真正擔心的還是定襄的突厥人。如果自己正在若真水與薛延陀人正麵作戰,阿史那思摩帶著突厥人從南邊背後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腹背受敵,很容易全軍覆沒。
當謝逸聲稱能拖住阿史那思摩的時候,李績高興的緣故就在這裏,隻要這個問題能解決,北疆的烽火將不會是大問題。
當然了,此舉還是足夠冒險,畢竟李績等於是將所有的退路寄托在謝逸身上,如果他失敗了,並州軍很可能後路被截,一個都回不去。
風險相當之大,李績能夠同意,那是對謝逸充分的信任,並寄予厚望。也是危急之時,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除此之外,著實很難有辦法阻止薛延陀人和突厥人勾結,給長安減緩壓力,爭取時間。
隻是……
李績一路上不斷眺望南方的定襄,心中猜想,也不知李治和謝逸直行順利與否,到底能不能成功。
如果失敗,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啊。還有晉王殿下是否安全,要是冒險失敗,還賠進去一個皇子親王,那就真的再也無言見天下人了。
就在這種煎熬的時候,李績突然接到了探哨的稟報,突厥大軍正在一路南下,幾乎毫無防備地進入了若真水地區。
李績聽到這個消息,幾乎是蹦起來的,興奮啊!
這樣話,薛延陀人先一步鑽進來,自己就有充足的機會來對付他們,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一場伏擊戰和一場正麵防禦的守衛戰,持續的時間肯定不一樣,隻要若真水能夠速戰速決,那麼薛延陀和突厥人南北夾擊的後顧之憂便不存了。
簡直可以說是天賜良機啊,薛延陀人究竟為什麼這麼不小心,為何這麼著急,李績沒有興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