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愛子心切(1 / 3)

鄭觀音舊事重提,句句錐心,用心險惡,李世民的心裏血流如注。

不過他並未怎麼樣,隻是臉色鐵青離開了長樂門,不過老宦官聽的清楚,裏麵有一陣陣淒厲的叫聲傳出。

李二陛下沒有做出任何吩咐,老宦官自然不敢自作主張,卻也不敢掉以輕心,隻好命羽林衛的士兵將此間嚴加守衛,等候皇帝陛下的吩咐。

可是沒等侍衛們站到崗位上,異變就發生了,長樂門內突然火起,鄭觀音自焚了。

李二陛下此時已經前往承慶殿,,壓根沒有心思管這些事情,但老宦官並不敢掉以輕心,這火還是要救的,能不能救下不好說,但這個行為是要有的。

不管怎麼說,鄭觀音都是當年的太子妃,陛下的皇嫂,如果被燒死在皇宮之中,少不得會有風言風語。當此之時,齊王李佑叛亂,天下風聲鶴唳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出現如此情形的好。

隻是這邊才在救火,那邊又傳來消息,陰妃服了鴆酒……

素來心思沉穩,泰然自若的老宦官也有些坐不住了,心裏下意識有些慌亂。

……

皇宮裏的侍衛們忙亂的同時,皇帝李世民已經回到了承慶殿,不管心中有多少不快和憤恨,現在他都必須冷靜下來。

國有叛亂,正是最為危險的時候,必須要盡快處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尤其這個叛亂之人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那就更加不能懈怠了。

承慶殿裏,當朝宰相要員都已經等候多時,叛亂離開是封建王朝一等一的大事,可謂十萬火急。因此一幹大臣們多少有些火急火燎,站在承慶殿裏相當的不淡定,可是到來之後卻發現皇帝不在,且幹晾著他們許久。

這事……

天下是你李家的,不能因為叛亂的是你兒子你就不著急啊?這局麵,怎麼有點皇帝不急……大臣急的意思。

這叫什麼事呢?

盡管大家心裏有點嘀咕,但誰也不敢宣之於口,也許皇帝陛下有什麼為難事耽擱?或者被氣壞了身子呢?

這完全是有可能的,親生兒子反叛,父子反目成仇,這種人間悲劇,當爹的痛心疾首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過所有大臣們都篤定一點,當此危急之時,皇帝陛下不應該被這些事阻礙。逆子不聽話怪不得旁人,何須傷心,何須憐憫?

皇帝身係天下,千萬不能因此意氣用事,反正除了齊王李佑之外,皇帝還有那麼多優秀的兒子。李佑在諸皇子之中,也不是最優秀的一個,何須顧念那麼多?

不過有人卻很同情李二陛下,玄武門之變後皇家的和睦問題備受詬病和關注,這些年李世民一直在努力洗白。可惜就在即將成功的時候,李佑突然來了這麼一出,繼弑兄殺弟之後,又少不得一樁父子相殘的人倫慘劇。

如此一來,又多了被天下人攻訐的借口,甚至會有人將李佑反叛說成是報應不爽。

所謂報應自然是指的玄武門之變舊事,這是李世民這一輩子最大的汙點,無論如何也掩蓋不過去。再加上的齊王李佑之母陰妃的特殊出身,前前後後的事情聯係在一起,確實很容易成為旁人攻訐的借口。

所以眾多大臣們心裏也都七上八下,為皇帝陛下感到擔憂和同情,同時也覺得眼下的局勢過於棘手。

該當如何應對呢?

這著實是個麻煩事,當然了,對於某些人而言或許算得上好事。總而言之,或許算不上各懷鬼胎,但各有心思倒確實如此。

就在眾人思緒紛飛的時候,李二陛下終於姍姍來遲。

“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李世民擺擺手,陰沉的臉上神情微微放鬆,輕聲道:“朕有點事耽擱,讓你們久等了……”

皇帝有事耽擱,誰敢說個什麼?誰能說個什麼……不過這所謂的事情恐怕也與叛亂之事有關,興許皇帝會去後庭見陰妃了吧!

所有人都清楚地篤定一點陰妃的下場不會好,兒子反叛她的地位甚至是生命都岌岌可危。縱然皇帝能容得下她,隻怕她自己也無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