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愛子心切(3 / 3)

不過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蕭瑀沉聲道:“陛下放心,山東並無異常……”

也許是齊王李佑起兵太過突然,山東世家毫無準備,或者說山東世家並不看好李佑,或者還處於觀望狀態。至少目前為止,並未有明顯支持李佑的跡象,當然不排除如今暗地裏有什麼舉動,隻是朝廷不曾察覺到罷了。

李世民輕輕點點頭,他最擔心的便是這個問題,他最忌憚的便是山東世家,隻要這些人不參與,便沒什麼問題。登基十幾年來,這些人已經不服自己,多有反對之舉,某種程度上是大唐的最不穩定的因素。

不過現在看來自己兩次東巡,李績在河東的鎮守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到目前為止還算是安分。如果這次李佑的謀反他們仍舊不參與其中,那往後應該就好處理多了……

“陛下,隻是淮陽侯一人在齊州評判隻怕勢單力薄……”宰相房玄齡沉聲提醒,顯然是對目前的狀況有些擔憂,至少絕對平叛的力度不夠。

對於這個問題,蕭瑀和岑文本等人也表示讚同,長孫無忌也輕輕點頭,諸位大臣們頓時達成共識。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確實如此,謝逸手中沒有正經的兵力,即便從周圍的州縣調動也難以整頓,立即發揮戰力。

這樣,傳旨到宋州給李恪,讓他調動宋州兵馬前去支援謝逸,但前線作戰由謝逸指揮。”

眾人心中頓時一動,承慶殿裏都是大唐一等一的人精,頓時意識到皇帝如此安排大有深意。

宋州距離齊州並不是很遠,且那裏駐紮了不少的兵馬,從軍事的角度來講,調動前去評判是最合理的。這是完整建製的兵馬,且訓練有素,吳王李恪在那裏練兵已經有不少時間的,相信可以對付齊州的烏合之眾。

沒錯,是烏合之眾,即便是李佑能夠糾集齊地各州縣的兵馬一起聯合,也不過是烏合之眾罷了。

大唐君臣完全沒有把他們看在眼裏,也從來不認為他們能對大唐的統治造成什麼威脅,能夠成功那就更是天大的笑話了。

現在所擔心的隻是叛亂會影響穩定,導致民不聊生或者引起他不必要的動蕩與麻煩,所以才要盡快平定。

調動宋州兵馬前去最為合適,但是皇帝李世民特意強調讓吳王李恪帶兵前去,但是前線的指揮權卻交給淮陽侯謝逸,反而不讓吳王李恪統率兵馬。

這個安排很耐人尋味啊,顯然是皇帝有心安排的,不見得謝逸比吳王李恪更適合領兵。謝逸這些年揚名的主要是人才和辦事能力,但是在軍事領域的才能十分有限,反倒是吳王李恪以英武著稱,軍事才能天下皆知。

去歲薛延陀南下一度威脅長安的時候,正是吳王李恪從安州帶兵前來馳援的,雖然最後沒有打仗,但是吳王帶兵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此番齊州出了亂子,李恪調兵前去平叛想必很容易,應該是不在話下。

但是皇帝卻有意忽略了此事,忽略了吳王李恪的軍事才能,不讓他帶兵,反而將兵權交給了軍事才能並不明確的謝逸。

這是為什麼呢?

在場的大唐人精們都不同程度地把握到了,皇帝陛下真是愛子心切啊,愛誰呢?

愛齊王李佑?看起來似乎有這層意思,如果是李恪上陣,李佑隻怕會敗的很快,也會死的很慘。換做謝逸,情況或許不會那麼慘,隻是最終的結果卻不會改變,皇帝更不會希望叛亂之首李佑平安無事……

所以這個愛子心切顯然不是針對李佑,真正愛護的是李恪,李恪如果帶兵,雖然成功後會有功勞。

但是叛亂之人是誰?是李佑,是他李恪的親兄弟,平定叛亂沒有錯,但卻不免會落下一個事實,那就是戰勝甚至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

往後李恪少不得要背上這麼一條不是罵名的罵名,少不得受到旁人攻訐,顯然李世民不希望如此。

皇帝如此愛子心切,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