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之亂是吳王挑起的……
齊王是被吳王和淮陽侯聯手引誘逼迫的……
吳王、淮陽侯和英國公之間有勾結……
齊王有給皇帝陛下的泣淚血書被人中途查扣……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消息全都是針對謝逸和吳王李恪,所謂的證據並不確鑿,但也都似似而非,如果綜合起來似乎並非沒有可信度。尤其是吳王到達東平郡之後並未如同眾人預期的那樣離開,而是留下來與謝逸聯手。
這樣的舉動著實古怪,某種程度上成為這些傳言的佐證。但也許完全是偽造的,壓根經不起推敲的汙蔑……
但事實究竟是怎樣已經不重要,收到消息的每一個人主要考慮的還是消息對自己是否有利,是否有用。再往大裏說,如果這些所謂的傳言坐實,後果相當可怕,對大唐而言也會是災難。
所以於公於私,在朝為官的人都應該關注,憂國憂民,為君父分憂解難。然而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之下,全都是包藏禍心。
這邊工部尚書杜楚客匆匆進了魏王府,一進書房便道:“殿下可曾聽說齊州來的消息?”
魏王李泰點頭道:“已經聽說了,杜長史匆匆而來有什麼見教嗎?”
“殿下言重了,臣不敢當,臣隻是覺得此事事關重大,須得前來與殿下商議。”杜楚客是魏王府長史,與李泰關係甚篤。
李泰點頭問道:“那杜長史以為這個消息是真是假?”
“這……”顯然,這是個很關鍵,卻也幹係重大的問題,杜楚客略微沉吟,並未正麵回答,而是說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這句話簡直回答的絕妙,事實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會怎麼樣?杜楚客自然是清楚把握到了魏王殿下的心思,巧妙的回答也降低問題的本質進行了轉換。
如果此事是真的,對朝廷而言會怎樣?會是產生更大的動亂是毫無疑問的結果,於公而言是這樣,這也是任何舉動的一個借口和理由。
不過做事總要有個動機,這件事如果是真的,對魏王府的的影響才是這件事的動機由來。如果吳王李恪弄出了這麼大的動靜,有這樣的手段,先是搬掉了齊王李佑,那下一步會怎麼辦呢?
唇亡齒寒,魏王府是不是也該自保呢?尤其是當手握重兵的英國公李績也被牽連進去之後,事情就顯得越發複雜了。
吳王府的威脅一下子就顯得很大,其他皇子們有些自保的手段和行為就顯得理由充足,素以做點什麼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當然了,這些理由的呃的多少有些冠冕堂皇,但如果利用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做點文章,那也是很好的。顯然這是個好機會,李泰有這個心思,杜楚客顯然也是這麼想的,並且深諳魏王殿下的心思,在恰當的時候前來到訪。
不需要明言,隻是這一句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李泰心中當即明白,同時對這個長史是越發信任了,完完全全進入親信的行列。
此時此刻,杜楚客不是朝廷的工部尚書,隻是魏王府的長史,他的出發點正是在替魏王殿下考慮。顯然,這是李泰希望看到的局麵,此刻心中相當安慰。
“杜長史說得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本王雖然相信三哥,但有道是無風不起浪,傳言不會空穴來風。”
李泰貌似感慨道:“所謂無論是為了三哥的清譽,還是朝廷法度與朝廷安定,此事都必須要重視。”
“是,當此之時吳王殿下最好是盡快離開東平郡,回長安述職,自證清白……不過事關重大,朝廷最好是加強些許防備。”
杜楚客道:“這些事都需要陛下聖裁,不過身為臣子為國分憂,上疏提醒勸諫是應該的……”
李泰當然明白杜楚客的意思,笑道:“確實如此,雖然父皇英雄神武,自會察覺主意。但身為人臣,還是應當盡職盡責,上疏提醒勸諫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