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李治還有個好長史,謝逸此人品行也不錯,而且兒子過去曾幾次幫他。原本或許是無心之舉,甚至還覺得有些冒失的舉動,現在看來似乎頗有意義,甚至冥冥之中算得上先見之明。
吳王府河謝逸這幾個人情,將來或許能夠派的上大用場。此番兒子去齊州,楊妃很是擔心李恪會因為權萬紀的事情而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舉動,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會。
算起來這事應該感謝謝逸,兒子留在東平郡肯定與此有關,作為一個明白人,楊妃心中完全有數。這說明什麼?謝逸願意給兒子幫忙,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將來可以通過謝逸和晉王府建立良好的關係,將來定然是大有裨益的。
隻是這些隻是自己美好的願望,能否成為現實呢?楊妃輕輕搖搖頭,遙望著東方天際沉默下來。
……
這樣的狀態反饋回到魏王府裏,李泰的神色不禁有幾分凝重,杜楚客額上也多多了些許冷汗。
不愧是京兆杜氏如今的長者,身為工部尚書的他到底也算是見多識廣,已然清楚意識到這件事的問題所在。
皇帝竟然引而不發,顯然是有意壓製此事,顯然是要袒護吳王李恪,或者說皇帝已經識破了這點微末伎倆。
這點不奇怪,奇怪的是皇帝竟然可以放下猜忌,這一點當真是太難了。杜楚客覺得自己之所以算計失誤,問題就是出在這裏。
現在的情況是,朝堂上看似是沒有什麼反應,皇帝好像也沒有證明吳王李恪和淮陽侯謝逸的清白。
但是仍舊容許他們在前線帶兵作戰,此等意圖和意味再明白不過,實際上這是一種變相的信任和支持。
失算了啊,將矛頭對準吳王顯然就是一個錯誤。
李泰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沉聲道:“杜長史,現在恐怕需要換個思路。”
“沒錯,陛下現在隱而不發,恐怕就是在等待下文,如果現在再有所舉動,可能就會被陛下察覺,甚至是……”杜楚客沉吟道:“所以暫時還是不要有什麼舉動,靜候變化。”
“沒錯,是該如此。”不過李泰似乎有些不甘心,沉聲道:“既然父皇支持,想必三哥與謝逸的平叛會很順利,要不了多久齊州之亂就能夠平定,到那個時候……”
“殿下的意思是?”杜楚客已然看出來,魏王李泰是意有所指。
李泰沉聲道;“本王曾經和杜長史說過,齊王府和東宮之間多有交往,尤其是那個陰弘智與紇幹承基之間多少有些不清不楚。”
“臣記得。”杜楚客心下已經了然,魏王殿下終於將矛頭對準了正主。
李泰道:“到時候李佑和陰弘智肯定是要押送回長安的,那這件事……如果爆出來,東宮能不能脫得了幹係?除此之外,本王還曾在東宮部下一顆棋子,興許能派的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