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委以重任(1 / 3)

當謝逸和孫伏伽對李佑和陰弘智開始分隔審問的時候,局勢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名叫馮孝約的人出現了,此人曾經是東宮千牛備身,也就是東宮侍衛,後來逐漸提升到簡州擔任司戶,最終的官職是洛州密縣令,此人出麵證實太子李承乾和齊王李佑之間確實有勾結。

而自己也是他們的屬下,在洛州匆忙轉接呈遞消息,聲稱李佑謀反之時也曾要求他做好準備,在洛州接應。

後來李佑謀反失敗,被留在洛陽養病之時,李承乾曾經要求他注意觀察李佑的行蹤,並且準備襲殺事宜。

他們一直尾隨在劉德威等人之後,可惜在此之前一直沒有機會,所以不得不一直尾隨,直到到了華陰地界上才帶到一個好機會。可惜到底有點倉促,沒有把李佑和陰弘智徹底殺死。

為此太子殿下怪罪自己,甚至要殺人滅口,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活命,馮孝約決定出麵自首,澄清事實,並願意領受罪責,但請皇帝陛下饒恕自己的家人雲雲。

這件事邏輯上是通順的,東宮和齊王府之間如果真的有勾結做這麼一件大事,肯定是有其他從屬的。馮孝約這種親信出身,又在關鍵地區做地方官的人物是很有效用的。

在勾結謀反的過程中,馮孝約幫著傳遞消息,甚至裏應外合。在起兵失敗後,太子利用他來清除李佑和陰弘智,從而殺人滅口自保,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李佑和陰弘智在洛陽耽誤了許久,這也給了馮孝約尾隨的可能,華陰那場預謀已久的襲殺似乎也就順理成章,合乎情理。

而事後太子殿下為了保密,殺人滅口,要將馮孝約殺死也合乎情理,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嚴絲合縫。

更為要命的是,馮孝約還拿出了一封紇幹承基親筆的書信,內容正是指使其對李佑和陰弘智動手。

據說信已經被快馬加鞭送去大理寺,國子監已經請來多位擅長堅定筆跡的老學究嚴陣以待,準備鑒定書信是否真的出自紇幹承基之手。

加之先前李佑與陰弘智信誓旦旦的指正,隻要坐實了筆跡,紇幹承基就賴不掉了,太子殿下也將有口說不清。

這種殺人滅口的事情,太子殿下肯定不會親自動手,紇幹承基這樣的東宮心腹出麵處理才是合乎情理的。

如此一來,東宮再次被架在火爐之上,處在了風口浪尖。

李承乾得知消息的時候,幾乎當場噴出一口老血,馮孝約是誰他壓根就不知道,東宮的千牛備身那麼多,太子哪裏都認識呢?

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這時候都跳出來汙蔑自己,顯而易見,越發證實是有人汙蔑自己,想要置自己於死地。

至於到底是誰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去想,去懷疑了,不外乎就那麼幾個人。

要緊的是這件事該如何應對?雖說筆跡鑒定尚未有結果,但是……李承乾有種很不好的預感,對方既然這麼做,顯然是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那麼這個筆跡肯定是模仿的天衣無縫,比對的結果可想而知。

這一遭隻要坐實了紇幹承基的罪責,自己也就難逃此劫,當此之時,自己已經沒有退路……

正如杜荷所言,現在已經沒什麼可猶豫的了,除了孤注一擲還能怎樣?

杜荷與李安儼都在左屯衛軍中,加上東宮六率,還有些許侯君集的舊部,在長安城裏,尤其是宮闈之間是很厲害的一股力量。

有侯君集這等大將來幫自己率領兵馬,隻要布置得當,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就像是杜荷說的那樣,齊州距離長安千裏之遙,李佑都敢舉兵,東宮與皇宮大內不過一牆之隔,自己有什麼不敢的?成功的幾率也大的很多。

除此之外,這次還需要布置得當,除了皇宮大內,魏王府之外,其他一些礙事的人也得順勢清理掉。

要做就要做的絕一些,雖然善後會比較麻煩,但李承乾相信到了那個時候會有人願意給自己幫忙的。

杜荷的參與注定京兆杜氏必須得站在自己這邊,隻要成功以後,杜楚客之流將會成為跳梁小醜,他該知道當怎麼辦。如果還是執迷不悟,相信整個杜家會做出明確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