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我說海雯是中西文化的結晶(1 / 3)

2、我說海雯是中西文化的結晶,才那麼閃光透明。如果將東西方文化融彙貫通用於教育、培養孩子,那當然是漂亮的“混血兒”

我說,海雯是中西文化的結晶,才那麼閃光透明,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將東西方文化融彙貫通用於教育、培養孩子,那當然是漂亮的“混血兒”,當然會成為天邊那顆最耀眼的明星。

中美之間無論是文化、教育與思維都存在很大差異,可以說,中國是東方文化的代表,而美國則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果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那簡直是中西合璧。

中美之間,從小孩出生開始就存在一些差異。中國人的嬰兒習慣跟母親睡覺,食物一定要先熱後才能吃。我們中國人吃東西卻講究新鮮可口,喜歡吃大米、豆腐。海雯還是可以吃麵包、鍋貼、牛奶,但不喜歡吃饅頭、水餃和豆漿。2005年5月AP考試前,各科老師輪流請學生吃意大利比薩餅,海雯多吃幾天就受不了,寧可先跑回家吃點米飯、麵條,然後再趕回學校。

美國人的嬰兒出生後自己睡覺,嬰兒食品從冰箱裏拿出來馬上就給小孩吃。他們的飲食不講究什麼食性過熱上火之道,但卻很注意看商標上什麼熱量、糖分、蛋白質含量等。人們常說美國人的胃,就是酸甜苦辣、牛奶、可樂均可入口,而且他們喜歡吃麵包、牛肉,所以個個膀大腰圓。

中國的小孩即使是炎熱的夏天,睡覺也要蓋好肚子,以防著涼,其結果是一旦忘了蓋肚子或小孩踢被子,馬上就會著涼、感冒發燒。

美國小孩從小開始什麼也不蓋,就這麼習慣了,也就不會因此著涼生病。

中國人重視子女教育,也很舍得花錢給子女補習,但參與學校的事情較少。從孩子上學的那天起,中國人就教導小孩要拿100分,爭第一,至少也要名列前茅。許多中國人,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把進入頂尖大學作為人生的惟一目標,很多學生也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恐懼不安。

美國人會讓小孩自然地成長,但家長比較積極熱心地參與學校的事情和小孩的重大活動。美國的學校大都不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沒有名次可言,隻要小孩有一點點成績和進步都是父母的驕傲。

中國學生從小開始勤練基本功,口算、心算、筆算樣樣拿得起。學校采用、省頒、部頒統一教材,重要課文、優秀文章、警句、精品先背再說。推崇精讀文章,著重理解文章字裏行間的解釋,掌握較多已知的標準答案。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一定要下苦功,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謂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所以放假照樣還有作業。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美國很多學生離開計算器後,多幾位的加減乘除就演算不出來。美國學生讀書不背書,但對閱讀還是很重視,隻是泛讀較多,鼓勵學生多讀小說、名著。美國的教科書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倡導同學間討論研究。所謂重視研究性學習,不尋求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就好。美國學生假期後學不學由你,放假也就沒什麼規定的作業,不然什麼叫放假。雖然美國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做課題來加深在某一領域比較深入地研究,但對學習的所有課程,不可能全做課題。而美國公立學校教數學和科學的教師又特別缺乏,就使得美國數理教學如雪上加霜,隻有一些重點科技高中或富裕學區才能聘請到較好的數理教師。

如果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是磚砌石壘紮紮實實,那麼,我想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大概算是壘積木,不牢固,但可以花樣更新。

中國很多家長盡管知道自己小孩的成績不如他人,但還是願意出錢找關係上好學校,小孩在班上成績落入下遊更是勉為其難,但許多人相信好學校的氛圍對小孩學習有利,至少不會使小孩變壞。大家都努力,你不用功沒市場,所謂三勤帶一懶。可如果反過來,三懶遇一勤,勤勞的人累死也沒人稀罕,可能也就跟著偷懶了。

美國則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按照每個孩子自身的學習節奏教學,不一定要求扯一般齊。否則,會傷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記得我在國內讀大學上數學課時,有位年輕的輔導老師,講話嗓門特別大,自修課時我們班一位女生問他一個問題,他回答時隻說了一句: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還用問嗎?由於他講話的聲音大,本來安靜的自修課,使得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他們。從此我注意到在公開場合,沒有一個學生敢向這個老師問問題。中國人問問題要三思而後問,生怕問沒水平的問題而丟麵子。

美國人從小開始習慣有問題就問,不管是愚蠢的還是聰明的問題,不懂就問。所謂“世界上沒有愚蠢的問題,隻有愚蠢的答案”。另外,美國老師是不敢說學生笨或沒有認真讀書這類話的,因為這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

中國許多城市已沒有太多的空間和時間讓小孩可以活動,中小學生近視者居多。

美國人愛運動,社區都留有球場草地,小孩課後、周末參加體育活動蔚然成風。

中國人常說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知道。中國的許多家長關心、關懷小孩無微不至,事事為子女著想,似乎子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中國人希望小孩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又能孝順父母。在美國有對華人母女,母親在國內離婚後與一位台灣人假結婚帶著女兒移民美國。要知道假結婚是要花不少的錢才能辦成的。母女來到美國生活又非常艱辛,好不容易熬到女兒上大學,但母女的關係卻非常糟糕。母親覺得她付出很多都是為了女兒,而女兒覺得母親愚昧無知,總是給她丟臉。原先相依為命的母女,幾乎要分道揚鑣。

美國父母從小給小孩講實話,父母和子女比較平等,有些小孩可以直呼父母名字。美國人也愛孩子,但更多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選擇。而父母也需要成功,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幸福。老美常常夫妻兩口子去度假,小孩卻留在家裏,請爺爺奶奶或他人代管。美國人父母隻有撫養子女的責任,而子女沒有孝敬父母的義務,老爸老媽自己去安度晚年,要不然隻有送進老人院,那是社會的責任。

中國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分數論英雄,一次考試的成績,而且一分兩分的成績可能決定一個學生一生的命運,這樣合理嗎?論考試中國人最厲害,簡直是應試的機器,滾滾向前,天下全無敵。前幾年,我還聽說托福考試的題庫都被人做了概率分析,關鍵詞、句子長短、ABCD多項選擇出現的幾率等等都有一套統計數據,總結得條條是道,不懂的答題,蒙也能蒙對七八成。追求高分,卻忘了學習和考試的目的。常看到剛從中國出來的留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實在有問題,可托福都在600分上下,這一點讓老美教授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