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不懂,如今她明白,二姐這麼做無非就是想引起自己的不快,從而去找七妹的麻煩,而她依舊可以袖手旁觀,因為當初她也是那麼的不想七妹好過,不想竹清院裏別的姐妹好過,理所應當的以為父親給予的寵愛都應該是她們兩姐妹的。

顧吟芳的平淡換來的是母親方氏的和顏,不爭不搶是她在庵堂裏學到的,用世俗的話來說,緣分天注定,是你的,終究會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來的,也許一時是你的,可這太累,最後還傷人傷己難以釋懷。

而姐姐的一言一行在她心裏累積了越來越多的失望,直到姨娘為了隱瞞姐姐想害七妹的事上吊自殺,在顧吟芳心中,這個和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妹再也沒有情分可言,若不是自己拒絕,那個上吊自殺,或被趕出顧家的人,就是自己。

顧吟芳也終於明白,不管做出什麼犧牲,在關鍵的時刻,她永遠隻愛自己一個人。

收拾了姨娘的東西,對於將軍府的姐姐,顧吟芳越加疏遠,竹清院中姐妹一個一個出嫁,在五姐嫁人後,母親把她叫了過去,給了她三戶人家的帖子,讓她自己選,若是有中意的,那麼這婚事她可以自己做主,若是自己沒有,就從這三戶裏選一戶。

顧吟芳看過那三戶人家的帖子之後,選了最後一戶家境簡單,也是三戶之中家世條件最差的,離臨安城最遠的。

母親並沒有過問她這麼選的緣由,反而在她的嫁妝之中為她多添置了一份,顧吟芳開始佩服這個這麼多年來從未苛待過她們的母親,父親納了一院子的妾室也未曾見她有多動怒,到了今時今日,她活的比父親要自在的多。

七妹出嫁之前,她送了添嫁妝,換做以前她該多嫉妒和她同出一個院子的妹妹居然能夠嫁入八王府,而且還是皇帝親自賜婚,夫婿的官品也很高,榮華一身。

出嫁之後,顧吟芳慶幸了她的選擇,人說高嫁低娶,她則是低嫁,夫家和當初母親給她看的一樣,很簡單,獨子,任職六品通判,家中母親去世的早,父親沒有再娶,身邊隻有一個伺候的老姨娘,並無庶子女,家中的府邸比起顧府來小的太多,可顧吟芳卻在此處尋找到了滿足和安穩。

一家子大小所有人加起來,可能還不及當初竹清院所有姐妹加上那些服侍的丫鬟,顧吟芳卻樂在其中,府中人少庶務也輕,她常常閑暇的時候就去廚房裏和廚娘一起做菜,家中多了一個女主人,一下顯得有生氣多了。

而對於孫家而言,這樣一個絲毫沒有架子的世家女娶到手,也是三生有幸。

成親後的第二年,顧吟芳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為孫念,孫家上下都很高興,尤其是孫臨欽,直抱著女兒說好看,幸好不像他,像他長的方方正正可愁死了。

顧吟芳抱著孩子笑著,這個家小,卻處處透著溫馨,沒有顧府中的爭鬥,不需要整日的去算計別人,不需要想法子去奉承老爺夫人,簡單的一些人,都想著如何對別人好。

等孫念三歲的時候,臨安城卻出了大事,姐夫謀反,陸家舉家被捕,緊接著城外逼迫,姐夫被殺,陸府抄家,陸將軍帶著陸家的人要永遠的離開臨安城永不再回來,包括姐姐。

在他們離開臨安城之前,她收到了陸家的口訊,說是姐姐想見她一麵,這口訊傳過的時候經由了平王爺之手,在陸家大門口,顧吟芳見到了七妹,相比之下,她這一身簡單的素裝倒有些見拙。

兩人相攜進了陸府,顧吟芳沒有料想到姐姐的傷勢竟然這麼嚴重,臉上纏繞了紗布不說,身子被綁在了床上不能動彈,身邊沒有一個伺候的丫鬟。

她應該從心底裏有一些應是報應的快感,可看到姐姐這樣躺在床上,顧吟芳覺得悲憫,犧牲了這麼多,換來的竟然是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