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向善的方麵發展,是教育的結果,不是質樸自然的本性自己能夠達到的,所以不說善是人的本性。要了解性的本質,應該知道性是如何命名的,性是不需要外部客觀加工而自然生成的東西,並且是原來就具備的。善雖也是本性中與生俱來的一部會,但後天的教育培養已經不屬於本性的範疇。所以米從穀子裏產生米出來,但穀子不等於就是米;玉器從璞石中雕刻出來,但璞石不可以稱作是玉器;善從本性中培養出來,但是本性不可以稱作是善。類似的例子很多,在事物中大家都認為是這樣,在本性這個問題上大家便不認為是這樣,為什麼不貫通同類事理呢?卵的本性不能自己變出雛鳥來;繭的本性也不能自己變出絲來;麻杆的本性不能自己變成麻絲;穀子的本性不能自己變為米。《春秋》判別事物的道理,用來訂正事物的名稱。給事物命名,每個事物都必須依照它的真實屬性來確定,真實地反應它的內容,真實地反映它的情狀,然後確定它的名稱。所以記載“隕石”就把五塊的數量放在後麵,記載水鳥倒退飛行,就把六隻的數量放在前麵,這都是它們發生時的真實情況。聖人對於語言的運用,是一絲不苟的呀。本性,是自然品質中最樸實的東西;善,是帝王教育感化的結果。如果沒有樸實的本質,那麼帝王的教育也不能感化;如果沒有帝王的教育感化,自然樸實的本質就不能向善的方麵發展。

把天生的本質稱為善,這個名稱就不正確,所以不能接受。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原文

為生不能為人,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於天(原注:“人之人”疑當作“人之為人”),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也。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誌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了;樂,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號也。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使其出也,答天之出四時,而必忠其受也,則堯舜之治無以加,是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故曰:“非道不行,非法不言。”此之謂也。

[譯文

人能生育人卻不能造成人,造成人的是上天。人之所以成為人,是秉受於上天。上天也可以說是人的祖先,這就是人跟上天相似的原因。人的形體,是根據天數演化而成的;人的血氣,是依據天的意誌而演化成仁的;人的品德行為,是受天理支配而演化為道義的;人的喜好和憎惡,是感受天的溫暖和清涼之氣演化而成的;人的喜悅和憤怒,是感受天的寒冷和暑熱之氣演化而成的。人的稟賦,是感受天的四季變化而成的。人生來就具有喜、怒、哀、樂的情性,和天的春、秋、冬、夏相對應;喜悅,和春天相對應;憤怒,和秋天相對應;快樂,跟夏天相對應;悲哀,跟冬天相對應。天的副本是人。人的情性是從上天那裏秉承而來的,所以叫做“受”,就是從上天那裏秉承而來的意思。作為君主,治理天下的道理再沒有比明察自身的天更為聖明的了,假若他治理國家,一切都依照天、順應天的作為,假使他的作為,和天生出四季相應,並且一定能夠忠於天稟賦他的一切,那麼即使像堯舜那樣聖明也不會比他更好,這樣的國君,可以讓他的人民生,也可以讓他的人民死,但就是不可以讓他的人民作亂。所以說:不合正道的事不做,不合法度的話不說。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傳曰: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國則受命於君。君命順,則民有順命;君命逆,則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慶,萬民賴之。”此之謂也。

[譯文

古書上說;隻有天子是接受上天的命令,天下的人都接受天子的命令,一個國家的人就接受君主的命令。君主的命令順應天命,那麼人民就順從他的命今;君主的命令違背天命,那麼人民就會違抗他的命令。所以《尚書·呂刑》篇說:“一個人做了善事,天下萬民都依靠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傳曰:政有三端:父子不親,則致其愛慈;大臣不和,則敬順其禮;百姓不安,則力其孝弟。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

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聖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愛,教之以仁也;難得者,君子不貴,教以義也;雖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也,教以弟也。此威勢之不足獨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譯文

古書上說:政治有三方麵要詳審:父子之間不親愛,就盡力發揮他們的愛心和仁慈之心;大臣之間不和睦,就要求他們恭敬地順從禮節;百姓不安定,就勉勵他們盡力實行孝悌。孝悌,是用來安定百姓的。力,就是盡力實行,用自己的行為去感化別人。天地的定數,不能單靠寒暑來形成一年,必須要春、夏、秋、冬。聖人治理國家的道理,不能單獨依靠威嚴和權勢來建立自己的政治,必須要有教化相輔助。所以說:首先要提倡執政者廣泛地愛護人民,這樣就等於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百姓如何仁愛;難得到的東西,執政者不重視它,這就是教育百姓,什麼是道義;即便是天子,也必定有他所尊敬的父母,天子尊敬自己的父母,就是教育百姓什麼是孝道;天子也有兄長,尊敬兄長,就是教育百姓什麼叫悌。這不就說明了不可以單靠威嚴和權勢來統治,教化的功效他不可不看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