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老年教育理念問題的研究(5)(1 / 2)

在2011年7月在西安舉辦的全國第三次老年大學校長研修班上,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對“中國老年教育核心理念體係”作了一個這樣的表述:“在‘以人為本’根本原則指導下,堅持‘提高素質、完善生命’的老年教育本質,把握‘康樂進取、參與發展’的老年教育目的,實行‘按需施教、創新教學’的老年教育教學原則,落實‘自主教育、積極引導’的老年教育要求,為辦成‘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和‘老年人享受自由幸福生活的老年教育’而不懈努力。”報告人對以上表述作了如下的說明:一是提出“在‘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指導下”,表明:“以人為本”“以老年人為本”是我國老年教育的“最高理念”,其下的四個層次的理念,均是這一“最高理念”在老年教育中的體現。二是提出“堅持‘提高素質、完善生命’的老年教育本質”,這是把實體視角的“完善性素質教育”和功能視角的“體驗性生命教育”當做老年教育本質的既深刻又特殊並兼顧二者的一種表述。三是提出“把握‘康樂進取、參與發展’的老年教育目的”,這是把老年教育的個體目的和社會目的加以兼顧的一種表述。四是提出“實行‘按需施教、創新教學’的老年教育教學原則”,是把教學的兩大理念寫進去的一種表述。五是提出“自主教育、積極引導”為老年教育的主體性理念,這是把老年學員為主體和辦學者與教師為主導兼顧的一種表述。六是提出“辦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同時辦“為老年學員帶來自由幸福生活的老年教育”,這是把《綱要》的精神貫徹到老年教育之中,再一次明確老年教育的總任務。

三、中國老年教育核心理念體係的科學認同

在實踐與研究中逐步實現當前,在我國老年教育界對老年教育的理念特別是老年教育核心理念體係的認識並不統一,提法較多,分歧較大,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麵。從根本上來說,出現這種局麵是一件好事情。一方麵,這是符合實踐規律和人的認識規律的現象。人們的認識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並逐步走向深化。在實踐初始階段,人們的認識出現紛呈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麵,說明人們對老年教育事業的關注,有利於老年教育的發展。

(一)在老年教育理念討論中出現意見分歧的原因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課題組在《中國特色老年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一書中,分析了我國老年教育界當前出現的老年大學辦學理念多元和理念分歧的原因,本書在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對此又作了深入的探討。綜合起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由辦學主體多元帶來的分歧意見

我國各地老年大學辦學主體多元化——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值得肯定並堅持的。目前,在全國老年大學中,有政府主導辦學,有民間自主辦學,有社會團體辦學,有高等院校辦學,有企事業係統辦學。辦學條件不同,運作模式也不盡相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種多樣,各種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方式適用不同的理念。

2.由老年大學辦學實踐的深入發展和形勢變化帶來的分歧意見

隨著新問題的提出,研究者就會對應於新的理念,而一旦有了新理念,分歧意見就產生了。如老年大學學員增多後,有的學校就提出了“加強紀律性”的問題。強調多了、重了,老年學員就有反應。於是,就有學者提出,老年大學應實行“無壓力教學”的理念。這個看法一經提出,不同看法就出現了。有的學者從邏輯規則上提出質疑,認為按照邏輯規則,概念的界定,應當用肯定的語句,而“無壓力教學”卻用的否定性語句。有的學者從辯證法上提出質疑,認為壓力和動力是辯證地聯係著的,沒有一點壓力,何以保障教學質量?“無壓力教學”理念的首提者王友農,就有關質疑進行了充分論述,在堅持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吸取不同論者的積極合理成分,使這一理念更為完善,達成了更多的認識。又如“規範化辦學”的理念,開始也有人不認同,尤其是那些辦學硬件欠缺較多的老年大學,對規範化理念一時不能接受,認為正常運作尚且捉襟見肘,困難重重,要實現規範化談何容易。經過探討交流,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最終在“特色規範”“適度規範”“分類規範”“逐步規範”的基本點上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