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隨感錄四十九(1 / 1)

凡有高等動物,倘沒有遇著意外的變故,總是從幼到壯,從壯到老,從老到死。

我們從幼到壯,既然毫不為奇的過去了;自此以後,自然也該毫不為奇的過去。

可惜有一種人,從幼到壯,居然也毫不為奇的過去了;從壯到老,便有點古怪;從老到死,卻更奇想天開,要占盡了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

少年在這時候,隻能先行萎黃,且待將來老了,神經血管一切變質以後,再來活動。所以社會上的狀態,先是“少年老成”;直待彎腰曲背時期,才更加“逸興遄飛”,似乎從此以後,才上了做人的路。

可是究竟也不能自忘其老;所以想求神仙。大約別的都可以老,隻有自己不肯老的人物,總該推中國老先生算一甲一名。

萬一當真成了神仙,那便永遠請他主持,不必再有後進,原也是極好的事。可惜他又究竟不成,終於個個死去,隻留下造成的老天地,教少年駝著吃苦。

這真是生物界的怪現象!

我想種族的延長,——便是生命的連續,——的確是生物界事業裏的一大部分。何以要延長呢?不消說是想進化了。但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所以新的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

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

少的感謝他們填了深淵,給自己走去;老的也感謝他們從我填平的深淵上走去。——遠了遠了。

明白這事,便從幼到壯到老到死,都歡歡喜喜的過去;而且一步一步,多是超過祖先的新人。

這是生物界正當開闊的路!人類的祖先,都已這樣做了。

解讀

本篇最初發表於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二號,署名俟,後收入《熱風》。

本文以進化的發展觀,闡述人類進化過程中必須新陳代謝,深刻地闡發了生與死的關係。新的變壯,舊的死去,這是自然規律。因此,老的要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青年向前去了。新的應該歡天喜地地向前走去。文章的主要思想是批判當時社會上阻礙青年成長的封建頑固思想和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