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物則乾道成陽。坤道成陰。

神無方而易無體。滯於一方則不能變化。非神也。有定體則不能變通。非易也。易雖有體。體者象也。假象以見體而本無體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無聲無形。不可得而見者也。故假道路之道而為名。人之有行必由乎道。一陰一陽。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者也。

事無大小皆有道在其間。能安分則謂之道。不能安分謂之非道。顯諸仁者。天地生萬物之功則人可得而見也。

所以造萬物則人不可得而見。是藏諸用也。

正音律數行至於七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於寅而入於戌。亥子醜三時。則日入於地而目無所見。此三數不行者所以比於三時也。故生物之數亦然。非數之不行也。有數而不見也。

月體不黑。受日之光而白。

水在人之身為血。土在人之身為肉。

經論天下之謂才。遠舉必至之謂誌。並包含容之謂量。

六虛者六位也。虛以待變動之事也。

有形則有體。有性則有情。

天主用。地主體。聖人主用。百姓主體。故日用而不知。

膽與腎同陰。心與脾同陽。心主目。脾主鼻。陽中陽。日也。陰中陰。月也。陰中陽。星也。陽中陰。辰也。柔中柔。水也。柔中剛。火也。剛中柔。土也。剛中剛。石也。

法始乎伏羲。成乎堯。革於三王。極於五霸。絕於秦。萬世治亂之跡無以逃此矣。

日為心。月為膽。星為脾。辰為腎。藏也。石為肺。

土為肝。火為胃。水為膀胱。府也。

易之生數一十二萬九千六百。總為四千二百二十四。

此消長之大數。演三十年之辰數即其數也。歲三百六十日得四千三百二十辰。以三十乘之得其數矣。凡甲子甲午為世首。此為經世之數。始於日甲月子星甲辰子。又雲此經世日甲之數。月子星甲辰子從之也。

鼻之氣目見之。口之言耳聞之。以類應也。

倚蓋之說昆侖四垂而為海。推之理則不然。夫地直方而靜。豈得如圓動之天乎。

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應月者從其類也。十幹。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幹配天地之用也。動物自首生。植物自根生。自首生命在首。自根生命在根。

神者易之主也。所以無方易者神之用也。所以無體。

循理則為常。理之外則為異矣。

風類水類。小大相反。

震為龍。一陽動於二陰之下。震也。重淵之下有動物。豈非龍乎。

一十百千萬億為奇天之數。二十百二十千二百萬二十億二萬為偶地之數也。

天之陽在東南。日月居之。地之陰在西北。火石處之。

身。地也。本乎靜。所以能動者氣血使之然也。火以性為主。體次之。以體為主。性次之。

陽性而陰情。性神而情鬼。

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錯者明交錯而成六十四也。

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雲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雲知來也。夫易之數由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

堯典期三百六旬有六日。去日之餘盈也六。則月之餘縮也亦六。若去日月之餘十二則有三百五十四。乃日行之數。以十二除之則得二十九日。

五十分之則為十。若三天兩之則為六。兩地又兩之則為四。此天地分太極之數也。天之變六六其六得三十六為乾。一爻之數也。積六爻之策共得二百一十有六。為乾之策。六其四得二十四為坤。一爻之策積六爻之數共得一百四十有四。為坤之策。積二篇之策乃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