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現代農業,就是指處於一個時期和一定範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通俗講就是用現代裝備、技術、理念等來改造傳統農業,它需要有先進技術、一流設備和現代化農民。具體地說,就是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生產效率達到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現代農業受到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推動,受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引導,受到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的拉動,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驅動。建設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村改革,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內在需要;是解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矛盾,實現農村經濟新發展的現實途徑。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也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新理念催生新舉措,新舉措帶來新變化,新變化促進新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它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值能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科技對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現代農業新概念也在不斷地提出和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改變農民的觀念,提高農民的素質是關鍵,廣大農民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期的新型農民對科技農業、訂單農業、標準農業、節水農業、有機農業等農業領域的新概念要了解、掌握並切實地運用到農業實踐中去。它要求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係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實際上,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具體包括:促進糧食穩步發展;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業,調整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因地製宜地發展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種物質、非物質產品和產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以生物能源、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質原料為主要內容的生物質產業發展,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資源高效利用。

一、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性

發展農村生產力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小康社會,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應對國際競爭,持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解決農業的深層次問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構建和諧社會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市場本身的調節也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固有的弱點和缺陷,這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如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製度和嚴格控製建設占地,確保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對讓農民能更多地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農業基礎地位的牢固,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關係到我國在國際競爭中保持獨立自主地位的大問題。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二、現代化農業的基本特征

1.生產過程機械化。

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大麵積采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的體力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所謂全過程的機械化,應包括選種、育秧、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幹、倉儲、加工、包裝、運輸等從種植到餐桌所有環節的機械操作。機械化不等於現代化,但它在現代化的構成中確實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或者說是充分必要條件。沒有機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農業現代化。

2.生產技術科學化。

科技是農業向現代化進化的動力源泉。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其含義是指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從而收到提高產品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用安全的效果。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先進科技不斷注入農業的過程,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係,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貢獻率的過程。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將使農業現狀發生巨大的變化,科技將在對傳統農業的改造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離開科技的注入,農業的現代化就會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