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為孩子點燃一盞燈(1 / 1)

《智慧背囊》裏有這樣一段話,一位雙目失明的人,在看不見的世界裏,在黑色的夜晚或者無法欣賞的歲月裏,點燃一支善良的蠟燭,種一陽台鮮豔的花朵。

他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夜晚再群星閃爍,春天再無比燦爛,可是他的眼睛怎麼能欣賞到呢?對他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盲人答曰,雖然燭光是別人的,照亮別人的雙眼,而照亮我的是內心的燈盞,點燃我黑夜的日子;雖然鮮花是別人的,鮮豔的是別人的笑容,可是芬芳的卻是我內心的靈魂礙…

原來,盲人點亮的是兩個世界的風景。

相信我們都會被盲人哲理之語所感動。生命的行走本來就不是孤單的行走,也許我們的燦爛來自於別人的欣賞,也許我們的災難來自於別人的冷漠,自然界、人世間的每一棵花草樹木,都是我們生命的觸角啊,每一節殘枝斷片,或許都會傷及我們的肉體、骨頭或者靈魂。故事我一讀再讀,經常處於恍惚之境,究竟誰是真正的盲人?眼睛失明者?還是麻木不仁般的我們?

居住在鴿子籠裏的我們,每天在車水馬龍的節奏裏,行色匆匆。身邊的繁華與落寞,路旁的花開與凋零,與我們隻是陌生的隔閡。在心靈的計算器上,習慣於算計著此事與我無關。強烈的現實主義成為生活的主題,一間方格,把人情世界隔閡得一清二楚。小區樓下,對於亂倒垃圾的,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因為又不是自家的小區。馬路上,有人遇到搶劫了,我們裝聾作啞,此事不關風和月。夜晚,大街上無家可歸的孩子哭泣著,我們漠然地走過。也許我們手頭有要緊的工作:會議、招商和談判;也許我們正火急火燎地搶時間上班,遲到了擔心被公司老總炒魷魚;也許我們心急如焚地把孩子送往醫院就診而無暇顧及,其實,那時的我們何嚐不是個盲人?與盲人又有什麼兩樣?我們睜著明亮的眼睛,茫然地打量著冷漠的世間。一盞盞別樣的燭光,一朵朵異樣的花朵在我們的冷漠裏熄滅了、凋零了,此時我們的心底還有光亮的火焰和花開的蓓蕾?

這樣的燭光,不是來自火柴與氧氣的點燃,它需要你我的溫暖和光亮;這樣的花朵,也不是來自春天裏的芬芳,它需要我們溫情的大手,滾熱的心腸。我們睜大著雙眼,卻熟視無睹。盲人用心靈培植點燃的蠟燭、綻放的花朵,為我們送來溫暖的春天,我們卻用自私麵對著喧鬧的世間。

時光如淙淙流水,需要我們把握住人生的每一瞬間,匆忙的生命裏,讓我們在麵對生存苦苦掙紮的時候,隻能選擇過客的方式欣賞與享受。

在人生的旅途上,親愛的人們,請你們慢慢走啊,渺小的我們不都是他人心靈的燈盞?生命的四季,讓我們永遠守候內心古樸的光芒與花開,給生命增添一些溫暖、一些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