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探訪冉莊地道戰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提起電影《地道戰》,銀幕英雄高傳寶的著名台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又在耳邊響起。可是,你知道當年人們是怎樣琢磨出地道戰的嗎?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地道戰真的能出奇製勝?如果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去河北清苑縣冉莊的地道裏探個究竟吧。
地下兵工廠
沿著狹窄的洞口往下走,眼前逐漸變得昏暗起來。地道位於地下兩米深處,大部分通道隻有一人寬,高度則隻有大半個人高,必須弓著身走才行。雖然兩邊每隔一米就有一盞電燈,但光線仍然不夠亮。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點的全是煤油燈,作戰的民兵在狹窄黑暗的坑道裏不但要快速跑動,還要消滅敵人呢。
地道裏建設得十分完備,不光設有路牌和油燈,還有指揮部、休息室、儲糧室等。另外,地下兵工廠更值得一提,分為鑄造、鍛軋、機加工等地下車間。當年民兵們就是在這裏配製火藥,並製造土槍、擲彈筒、地雷、手榴彈、子彈等武器的!
當心,有機關!
地道內四通八達,岔路很多。為了安全起見,許多路口已經被封堵。導遊說,如果保持原樣,在沒有人帶隊的情況下,你根本走不出去。並且,裏麵機關重重,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招。比如,有一種雙向地道就很厲害。這種地道內有兩扇活動門,可以將地道關閉,兩端設有翻板陷阱,敵人到了這裏就像進了囚籠,這叫“堵住籠子抓雞,關起門來打狗”。
當然,會消滅敵人還不行,還得學會保存自己。為防敵人水攻,地道與水井相連,正如電影中說的“水是寶貴的,應讓它回到原處”。敵人很狡猾,看水灌不見效,就釋放毒氣。這時候,翻眼就派上大用場。翻眼有兩種,一種向下,一種向上。向下翻眼可以防毒氣,因為毒氣比較輕,隻向上走。這樣可以將毒氣隔開,使兩麵地道不會相互影響。而且,當鬼子進入地道後,民兵可以守在口上,居高臨下,來一個打一個。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說來奇妙,地道出口偽裝得相當好。有的在牆角,有的在牲口槽,還有的修在鍋台、井口等地方,如果你不仔細看,很難發現的。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電影中的一個個有趣場景。比如,—位民兵從灶台下頂鍋而出,將裝滿開水的鐵鍋扣在了鬼子兵腦袋上,把他燙得哇哇大叫!
榆木大炮鎮鬼子
從地道裏走出來,接下來參觀一下地道戰展館,那裏陳列著很多當年打鬼子的武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門榆木大炮。關於這門大炮,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1942年的一天,民兵們在地道裏開會研究怎麼打敵人。有人建議,冉莊村東南有一棵大榆樹,樹幹溜直,可以做一門大炮來殺殺敵人的威風。這是個好法子!第二天大夥兒便將大榆樹拉了回來,鑿子、斧子一起上,先劈成兩半,掏空樹身,再鑲上鐵皮合起來,用鐵絲一紮,5米多長的榆木大炮就這樣做成了。民兵們把5枚手榴彈去掉把兒綁在一起當炮彈,炮筒裏裝上自製的火藥,安上導火線。一點火,能打二三百米遠。
結果果不出大夥兒所料。在攻打附近的炮樓時,僅發射了兩炮敵人就亂作一團,倉皇逃命。這門大炮真把敵人鎮住了,他們增兵加防,整天躲在炮樓裏,再也不敢隨便出來大掃蕩了!
妙妙果味派
一座地下長城
其實,冉莊這個地方本來就有儲存東西的地道,後來由於戰爭需要,才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上下呼應,長達18千米的地道網。它以十字街為中心,順沿東、西、南、北大街挖成4條幹線地道,再由幹線延伸出20多條支線,直通村外和周邊幾個村,這樣就形成一座能打能藏、可守可攻、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
鬼子嚇出了“口頭禪”
1945年的一天,日軍突然包圍了冉莊。當時,民兵們早已嚴陣以待。敵人進村後,地雷四處爆炸,他們隻得破牆繞道而過。民兵們乘機鑽進地道,轉到敵後,拉響了連環雷,炸得敵人鬼哭狼嚎。然後,冉莊裏各戰鬥工事一齊開火,敵陣大亂,傷亡慘重,再也不敢前進一步。從此,敵人留下了一句口頭禪:“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
20-21子彈也救命
隻要有戰爭,就會有傷亡。據統計,戰場傷亡的人數當中,隻有10%是直接死亡,而幾乎3/4的人是由於搶救不及時造成的“二次死亡”。也就是說,如果戰場上搶救及時,將會有大量人員“死而複生”。針對這種情況,不傷人的“救命子彈”便出現了。
救命子彈不傷人
子彈都是用來殺人的,但“救命子彈”卻不傷人。它的彈頭與普通子彈大小一樣,彈體也不是金屬彈殼,而是由一種可溶性高營養物質壓縮而成,能被人體迅速吸收。而且,它內部裝的不是金屬鉛,是一定劑量的急救藥品,比如快速止血藥、高效抗感染藥、興奮中樞藥、解毒藥和營養藥等。
在戰鬥中,雙方火力猛烈,士兵一旦受重傷、被困在山頂或者不小心墜落山穀,醫務人員一時無法靠近,心裏幹著急也沒辦法。這時候,“救命子彈”將派上大用場,等戰火稍平息了,再實施救援。真是危難之中顯身手!如今,這種神奇彈藥廣受歡迎,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和探險隊等都紛紛裝備了。
遠程救護有一手
不過,“救命子彈”主要在遠距離救護中發威。發射這種子彈的,不是普通的槍支。它用一種特製的槍來發射,有效射程為1500米。由於采用激光定位瞄準和激光夜視技術,所以擊中目標部位的準確率在98%以上。作戰時,“救命子彈”由隨隊醫生指揮使用,通常配置在部隊後方1500米隱蔽的地方。
在戰場上,當傷員一時無法被搶救下來時,先由隨隊醫生通過計算機確定命中的最佳部位,隨即配備藥品的類型和劑量,然後指揮操作手發射。白色的“救命子彈”雖然飛行速度較慢,但它能像長了眼睛一樣對準傷員飛去,並正好擊中傷員的傷口,緊緊地貼在皮膚上。隻幾秒鍾工夫,傷口就止住了流血。傷員蘇醒後,就可以拿出急救包自己包紮。這樣一來,就為後方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救命炮彈”能飛32千米
除了“救命子彈”,美軍還造出了“救命炮彈”。這種炮彈體內當然不是炸藥,而是各種各樣的急救藥品。它的頭部是一個微電腦控製的探測器,尾部有一個自動降落傘,彈體由新型耐火、耐高溫的合成陶瓷材料製成。而且,它具有通用性,用105、122或152毫米口徑的火炮都可以發射,最大射程為32千米。“救命炮彈”一經發射,彈頭的探測器便開始工作,並隨時根據被救的目標自動修正飛行路線。當到達目標上方100米處時,降落傘自動打開,緩緩飄落到目標附近。彈頭一落地就會發生爆炸,彈殼自動一分為二,所需藥品會自行蹦出來,供搶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