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蟲蟲總動員3(2 / 3)

有人做過統計,在短短的50天時間裏,4隻埋葬蟲一起工作,可以埋葬2隻鼴鼠、4隻青蛙、3隻小鳥、1條魚的內髒和2片牛的肝髒。看來,埋葬蟲雖然個頭小,但幹活兒的效率還是蠻高的嘛!

同甘共苦好日子

埋葬蟲的婚禮很簡單,沒有什麼特殊的形式,雙方也不挑剔什麼。隻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比如養育下一代,它們就會生活在一起。所以,無論是埋葬蟲夫人還是先生,它們都是埋頭苦幹,為自己還沒出生的小寶寶建造儲藏室。有時候,幹活累了,有一方會在某個角落裏稍微休息一下,頂多個把小時就又返回來工作,對方也毫無怨言。可見,它們的感情頗深。不僅如此,即便對自己的孫子輩,它們也會繼續照顧,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子。

在自然界,“殯葬師”這一行可算是一大熱門,它們對動物屍骸的競爭可謂激烈。在白天,螞蟻和蒼蠅會來搶奪,所以埋葬蟲必須用各種辦法,比如鋸斷、抬起、搖動等,來快速地掩埋屍體。所以,對於雌埋葬蟲來說,找一個高大、威猛的雄蟲作為丈夫無疑會更好,不然會被別的動物欺負的。

葬禮背後有秘密

埋葬蟲為什麼要不怕髒、不怕累地埋葬動物的屍體呢?你知道嗎,這背後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這位大“殯葬師”埋葬的目的。原來,它千方百計地去埋動物的屍體,為的隻有一件事,在埋下的屍體上產卵,繁殖下一代。當幼蟲孵化出來後,在頭兩三天裏,這些小家夥體力單薄。考慮到這一點,埋葬蟲父母早已為它們準備了一種反芻出來的褐色液體,好讓它們先吃著墊點肚子,等幼蟲個頭再長大一點,小家夥們就可以大吃特吃這個儲藏在泥土下的屍體“大餐”了。

屎殼郎滾糞球

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一隻滾圓滾圓的小糞球在不停地滾動。定睛一瞧,後麵還有個黑黑的小東西呢。原來是一隻屎殼郎!這小家夥本名叫蜣螂,但它還有更體麵的名字,金龜子和聖甲蟲。既說“金”又說“聖”的,人們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對它華麗外表的肯定。

華麗行頭不簡單

屎殼郎天天與牛糞打交道,每天的工作又髒又累,但長得卻一點也不難看。它身長七八厘米,嘴巴上長著一雙大鄂,像一對大刀。引人注目的是,它背部的那身盔甲,閃著金屬和寶石般的光澤。據說,這盔甲極為堅硬,連嘴尖爪利的雕 也沒辦法摧毀。看來,這身行頭真不是白長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原來,這華麗的行頭是屎殼郎辛苦的見證,也是大自然給它的一筆優厚的“報酬”。在自然界,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能吸收土壤或者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稀有元素。天長日久,這些元素在動物身體裏不斷地積累,最終通過糞便排出體外。而屎殼郎不怕髒,不怕累,專門以糞便為食,這裏麵不但營養豐富,還能讓它的盔甲呈現金屬般的光澤。有人做過研究發現,盔甲裏真的有黃金成分,隻不過每一隻屎殼郎盔甲裏含的黃金微乎其微。要是把1千克屎殼郎進行熔煉,才可以得到黃金25毫克。

滾糞球有責任

如果你認為屎殼郎是一群渾渾噩噩、吃飽就行的飯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相反,它們很有責任感,尤其是對自己的後代。

說來也怪,屎殼郎這家夥也有挑食的時候。這是因為地域性的緣故。在澳大利亞,畜牧業可算是一大支柱產業,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羊多了,羊糞怎麼處理呢?但澳大利亞本地的屎殼郎卻隻偏愛袋鼠的糞,對羊糞一點兒也不感興趣。麵對日益增多的羊糞,無奈之下,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從別的國家進口屎殼郎,其中還有不少來自中國。後來的事實證明,效果還真不錯。

經常在糞裏摸爬滾打,屎殼郎對糞便的鑒別能力可謂爐火純青。因為這關係到它們的下一代。為了讓自己的寶寶健康成長,它們會選取上好的羊糞滾成糞球,供裏麵的蟲卵生長發育用。小蟲卵需要整整3個月的時間才會長大,而在這期間,它所需的營養全部來自小小的羊糞球,足以說明屎殼郎的責任有多麼重大。至於成年屎殼郎自己享用的糞球,就不那麼挑挑撿撿了,馬糞也好,牛糞也罷,對每一種糞便,它們都一樣熱情。

糞球裏長蟲子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屎殼郎的糞球滾多了,自然滾得也好。不論是外形還是大小,都整齊劃一,看起來相當精致,好像是從一條流水線上下來的產品。

從結構上來看,糞球有點像雞蛋。外殼堅硬,裏麵營養豐富,相當於蛋黃。對於小幼蟲來說,這真是一座不錯的育兒房。如果“蛋殼”不小心被什麼東西弄破了,這小家夥還會用自己的糞便修補好,頗有泥瓦匠的天分。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糞球被吃成了一個空殼,幼蟲就開始美美地睡上一覺,最後長成一隻真正的屎殼郎。

每當這時候,可能會出現一點小麻煩。這個“蛋殼”精密可靠,雖然以前可以保護自己,可現在該怎麼打破它,出來見世麵呢?幸運的是,這時老天會幫它的忙。轉眼間,一場大雨瓢潑而下,被雨水一淋,“蛋殼”變軟,小屎殼郎終於破殼而出了,自然界又多了一位“清道夫”。看來,屎殼郎還挺聰明的,不但會一些雕蟲小技,還會巧妙地利用“天時、地利”呢 !